|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1 马鹿的概况及马鹿肉价值的概述 | 第10-14页 |
| ·关于马鹿的概况 | 第10-11页 |
| ·马鹿在国内的亚种及分布 | 第10页 |
| ·马鹿的形态特征及习性 | 第10-11页 |
| ·马鹿肉的价值 | 第11-13页 |
| ·马鹿肉的食用价值 | 第11-12页 |
| ·马鹿肉的药用价值 | 第12-13页 |
| ·马鹿肉的加工与利用开发 | 第13-14页 |
| 2 食品超高压技术 | 第14-18页 |
| ·食品超高压技术原理 | 第14-17页 |
| ·食品超高压的杀菌原理 | 第14-15页 |
| ·食品超高压的作用机理 | 第15页 |
| ·超高压对食品中主要物质的影响 | 第15页 |
| ·食品超高压的特点 | 第15-17页 |
| ·食品超高压处理设备 | 第17页 |
| ·食品超高压处理技术的发展 | 第17-18页 |
| ·超高压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 | 第18页 |
| ·超高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8页 |
| 3 超高压用于处理肉类制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国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4 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 | 第20-21页 |
| ·抗氧化剂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 第20页 |
| ·试验选取的天然抗氧化剂概述 | 第20-21页 |
| 5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超高压处理对马鹿肉影响的研究 | 第22-4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 ·原料 | 第22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22页 |
| ·主要设备与仪器 | 第2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 ·试验前处理 | 第22页 |
| ·汁液流失量、颜色的测定 | 第22-23页 |
| ·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着性、咀嚼性、恢复性的测定 | 第23页 |
| ·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的测定 | 第23页 |
| ·微生物指标的测定 | 第23页 |
| ·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物料温度的单因素试验 | 第23-2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41页 |
| ·超高压处理对马鹿肉汁液流失量、颜色的影响 | 第24-25页 |
| ·超高压处理对马鹿肉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着性、咀嚼性、恢复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 ·超高压处理对马鹿肉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的影响 | 第26-27页 |
| ·超高压处理对马鹿肉微生物指标的影响 | 第27页 |
| ·不同处理压力对TVB-N、pH、剪切力的影响 | 第27-29页 |
| ·不同保压时间对TVB-N、pH、剪切力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物料温度对TVB-N、pH、剪切力的影响 | 第30-32页 |
| ·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处理马鹿肉的条件 | 第32-41页 |
| ·响应面设计方案 | 第32-33页 |
| ·模型的建立及显著性检验 | 第33-37页 |
| ·TVB-N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 第37-38页 |
| ·pH值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 第38-39页 |
| ·剪切力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 第39-41页 |
| 3 结论 | 第41页 |
| 第三章 天然抗氧化剂对马鹿肉的影响 | 第41-48页 |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 ·原料 | 第41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41-42页 |
| ·试验设备 | 第42页 |
|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 ·样品的处理 | 第42页 |
| ·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方法 | 第42页 |
| ·酸价的测定方法 | 第42页 |
| ·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的测定 | 第42-43页 |
| ·色度的测定 | 第4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 ·四种抗氧化剂对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影响 | 第43页 |
| ·四种抗氧化剂对酸价(AV)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四种抗氧化剂对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的影响 | 第44页 |
| ·四种抗氧化剂对红色度值(a*)的影响 | 第44-47页 |
| 3 结论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