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信任与员工个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技术线路和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技术线路和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同事信任研究回顾 | 第14-16页 |
·信任的多领域研究 | 第14页 |
·同事信任的含义及维度结构的研究 | 第14-16页 |
·同事信任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 | 第16页 |
·员工个人绩效研究 | 第16-18页 |
·员工个人绩效的定义 | 第16-17页 |
·员工个人绩效的模型 | 第17-18页 |
·知识共享研究回顾 | 第18-20页 |
·知识共享的含义 | 第18-19页 |
·知识共享的几大维度及衡量 | 第19-20页 |
·信任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回顾 | 第20-22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2-31页 |
·研究模型 | 第22页 |
·研究模型图解 | 第22页 |
·模型中的变量说明 | 第22页 |
·研究假设 | 第22-25页 |
·同事信任与知识共享 | 第22-24页 |
·员工个人绩效与知识共享 | 第24-25页 |
·知识共享所起的中间纽带作用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31页 |
·问卷设计 | 第25页 |
·变量测量量表 | 第25-28页 |
·问卷的设计与调整 | 第28-29页 |
·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数据收集 | 第29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4 实证分析 | 第31-50页 |
·正式样本结构 | 第31-32页 |
·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32-37页 |
·同事信任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32-34页 |
·知识共享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34-35页 |
·员工个人绩效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35-37页 |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37-38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同事信任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页 |
·知识共享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页 |
·员工个人绩效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相关分析 | 第39-40页 |
·回归分析 | 第40-45页 |
·同事信任整体对知识共享的回归分析 | 第40-41页 |
·同事信任各因子对知识共享的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知识共享对员工个人绩效整体的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知识共享对任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知识共享对关系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中介效应检验 | 第45-48页 |
·同事信任对员工个人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同事信任、知识共享对员工个人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 第48-50页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50-54页 |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同事信任、知识共享与员工个人绩效 | 第50页 |
·同事信任与知识共享 | 第50页 |
·知识共享与员工个人绩效 | 第50页 |
·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作用 | 第50-51页 |
·研究数据对比总结 | 第51页 |
·研究启示 | 第51-52页 |
·关注组织成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 第51页 |
·重视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构建 | 第51页 |
·完善失信的监督与惩罚机制 | 第51-52页 |
·促进组织内部的有效沟通 | 第52页 |
·实现组织技术和员工技能的匹配 | 第52页 |
·关注知识共享的内在激励 | 第52页 |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