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对话与公民品格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第一章 美国新品格教育及其课堂对话的概念与内涵 | 第9-21页 |
一、对新品格教育的若干解读 | 第9-15页 |
(一) 关于品格教育的相关概念廓清 | 第9-12页 |
(二) 品格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12-15页 |
二、对“课堂对话”的若干解读 | 第15-21页 |
(一) 关于课堂对话的涵义厘定 | 第15-18页 |
(二) 课堂对话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美国新品格教育视野下课堂对话的价值旨趣与前提创设 | 第21-33页 |
一、美国新品格教育视野下课堂对话的价值旨趣 | 第21-25页 |
(一) 与自我和他人对话,生成私人品格 | 第21-23页 |
(二) 参与公共生活中的对话,生成公共品格 | 第23-25页 |
二、美国新品格教育视野下课堂对话的前提创设 | 第25-33页 |
(一) 基础:共享的核心价值 | 第26-28页 |
(二) 成员:生活世界中师生灵魂的碰撞 | 第28-31页 |
(三) 保障:内化为美德的纪律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美国新品格教育视野下课堂对话的呈现形态 | 第33-44页 |
一、故事:课堂对话的发起 | 第35-38页 |
(一) 故事培养品格的内在机制 | 第35-36页 |
(二) 文学作品:外部道德故事 | 第36-37页 |
(三) 生命叙事:个体内部生活经历 | 第37-38页 |
二、问题:课堂对话的激活 | 第38-40页 |
(一) 开放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 第38-39页 |
(二) 提问主体的转换 | 第39-40页 |
三、讨论:课堂对话的实现 | 第40-44页 |
(一) 冲突性的公共价值观:讨论的议题 | 第41页 |
(二) “头脑风暴”:创造性思维的诞生地 | 第41-42页 |
(三) 道德辩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 第42-43页 |
(四) 班会:民主讨论的集中场所 | 第43-44页 |
结语:美国新品格教育课堂对话的启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