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兼语词“在”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前言第9-16页
 1.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第9-11页
 2. 兼语词“在”的研究成果综述第11-13页
 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理论第13-14页
 4. 研究的价值第14-16页
第一章 “在”的语法化第16-35页
   ·什么是语法化第16页
   ·“在”的语法化历程第16-32页
     ·词性的变化第16-28页
       ·“在”的来源第17页
       ·早期的争论第17-20页
       ·“于”和“在”的对比:“于”的消亡和“在”的兴起第20-28页
         ·“于”的消亡第20-22页
         ·“在”的兴起第22-28页
     ·位置的变化第28-32页
       ·甲骨文时期何金文时期第29页
       ·西汉时期《左转》、《史记》中“在”的位置第29-30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的位置第30-32页
   ·“在”的语法化原因及推动力量第32-34页
     ·句法角度的分析第32-33页
     ·语序类型的分析第33-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二章 “在”的共时本体研究第35-60页
   ·“在”作动词,动介辨析第35页
   ·“在”作介词的引介对象第35-37页
     ·地点第35-36页
     ·时间第36-37页
     ·范围或界限第37页
     ·条件第37页
     ·其他第37页
   ·“在”作地点介词的位置及歧义研究第37-54页
     ·“在”在句首 B 类 PP+NP1+VP+NP2 的分析第39-43页
       ·句法分析第39-43页
     ·“在”在句式 NP1+PP+VP+NP2 的分析第43-48页
     ·“在”在句尾 N1/N2+VP+“在”第48-54页
   ·“在”与方位词的共现第54-55页
   ·“在”的隐现问题第55-59页
     ·句首介词的隐现第56-59页
       ·存现句的介词隐现第56页
       ·非存现句的介词隐现第56-59页
     ·作定语的介词“在”的隐现第59页
   ·小结第59-60页
第三章 “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和分析第60-63页
   ·偏误存在类型第60页
   ·欧美国家学生的偏误特点第60-61页
   ·从英汉双语的对比中对偏误的分析第61-63页
     ·错位的分析第61页
     ·漏用介词第61-62页
     ·误加介词第62页
     ·误加、漏用或错用方位词第62-63页
第四章 关于“在”的教学第63-67页
   ·教学内容的安排第63-64页
     ·初中级阶段的分散教学与高级阶段的语法专题教学第63-64页
   ·教学方法第64-65页
     ·认知角度的图示法与框型模式法第64-65页
     ·生成角度的加句法第65页
   ·在华留学生和海外留学生在“在”的习得差异第65-66页
     ·语境差异对习得的影响第65-66页
     ·练习的设置第66页
   ·小结第66-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加利亚汉语学习者语音习得偏误分析
下一篇:阿拉伯谚语与阿拉伯民族性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