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发酵食品 | 第13页 |
·啤酒 | 第13-15页 |
·啤酒的生产工艺 | 第14-15页 |
·啤酒风味 | 第15页 |
·老化味物质 | 第15-17页 |
·5-羟甲基糠醛 | 第15-16页 |
·糠醛 | 第16页 |
·苯乙醛 | 第16页 |
·反-2-壬烯醛 | 第16-17页 |
·老化味物质的形成机理及途径 | 第17-18页 |
·形成机理 | 第17页 |
·形成途径 | 第17-18页 |
·老化味物质的分析现状 | 第18-21页 |
·TBA值法 | 第18页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第18-20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0-21页 |
·其他分析方法 | 第21页 |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啤酒中四种目标化合物的提取及富集 | 第23-33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2页 |
·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24页 |
·萃取溶剂的选择 | 第24-26页 |
·萃取液挥发程度的确定 | 第26-27页 |
·挥发温度的选择 | 第27页 |
·二元萃取剂配比的选择 | 第27-28页 |
·pH值的选择 | 第28-29页 |
·NaCl用量的选择 | 第29页 |
·萃取时间的选择 | 第29-30页 |
·样品用量的选择 | 第30-31页 |
·萃取次数的选择 | 第31页 |
·最佳前处理条件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啤酒中四种老化味物质的研究 | 第33-58页 |
·引言 | 第33页 |
·定性和定量方法 | 第33-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5-36页 |
·色谱条件及色谱图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56页 |
·色谱分离模式及色谱柱的确定 | 第37-38页 |
·四种组分出峰顺序的确定 | 第38-39页 |
·流动相体系的选择 | 第39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9-40页 |
·洗脱方式的选择 | 第40-41页 |
·梯度洗脱程序及检测波长程序的确定 | 第41-47页 |
·流动相流速的选择 | 第47-48页 |
·柱温的选择 | 第48-49页 |
·进样量的选择 | 第49页 |
·干扰研究 | 第49-50页 |
·标准曲线、工作曲线及线性范围 | 第50-51页 |
·检出限和定量限 | 第51页 |
·仪器精密度 | 第51-52页 |
·样品测定 | 第52-54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54-55页 |
·稳定性实验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啤酒中四种老化味物质的研究 | 第58-79页 |
·引言 | 第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8-59页 |
·色谱条件及色谱图 | 第59-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77页 |
·色谱柱的选择 | 第60-61页 |
·柱温的选择 | 第61-65页 |
·载气流速的确定 | 第65-67页 |
·氢气和空气流速的选择 | 第67页 |
·进样口温度的选择 | 第67-69页 |
·检测器温度的选择 | 第69页 |
·进样方式的选择 | 第69-70页 |
·溶剂种类的选择 | 第70页 |
·进样量的选择 | 第70-72页 |
·干扰研究 | 第72页 |
·标准曲线、工作曲线及线性范围 | 第72-73页 |
·检出限和定量限 | 第73页 |
·仪器精密度实验 | 第73-74页 |
·样品测定 | 第74-76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