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10页 |
| 图表清单 | 第10-11页 |
| 表格清单 | 第11-12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2-2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 ·研究必要性的理论分析 | 第12-13页 |
| ·研究迫切性的实践需求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概念界定 | 第15-21页 |
| ·教育信息化 | 第15-16页 |
| ·评价 | 第16-18页 |
| ·标准 | 第18-20页 |
| ·系统 | 第20-21页 |
| ·研究设想、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21-24页 |
| ·研究设想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论文结构 | 第22-24页 |
| 第2章 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文献综述 | 第24-43页 |
| ·国际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综述 | 第24-28页 |
| ·教育信息化整体标准研究 | 第24-25页 |
| ·教育信息化要素标准研究 | 第25-28页 |
| ·国际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小结 | 第28页 |
| ·国内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综述 | 第28-43页 |
| ·教育信息化整体标准研究 | 第28-36页 |
| ·教育信息化要素标准研究 | 第36-41页 |
| ·国内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小结 | 第41-43页 |
| 第3章 功能标准的理论基础 | 第43-64页 |
| ·系统评价理论 | 第43-45页 |
| ·系统评价的分类 | 第43-44页 |
| ·系统的结构分解 | 第44页 |
| ·标准的分类 | 第44页 |
| ·系统评价的过程 | 第44-45页 |
| ·教育评价理论 | 第45-50页 |
| ·教育评价的发展 | 第45页 |
| ·教育评价的分类 | 第45-48页 |
| ·教育评价的功能 | 第48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8-50页 |
| ·信息化评价理论 | 第50-54页 |
| ·信息化评价理论 | 第50-52页 |
| ·国内信息化评价研究 | 第52-54页 |
| ·标准化理论 | 第54-58页 |
| ·标准的分类 | 第54-55页 |
| ·标准系统 | 第55-57页 |
| ·综合标准化 | 第57-58页 |
| ·信息系统理论 | 第58-64页 |
| ·诺兰模型 | 第59-62页 |
| ·技术框架理论 | 第62页 |
| ·莫尔斯定律 | 第62-64页 |
| 第4章 功能标准思想的产生 | 第64-87页 |
| ·教育信息化标准的类别 | 第64-83页 |
| ·多种标准共存的必然性 | 第64-67页 |
| ·常见标准分类方式 | 第67-68页 |
| ·教育信息化标准分类方式 | 第68-70页 |
| ·条件标准、职责标准、绩效标准 | 第70-83页 |
| ·功能标准的界定 | 第83-87页 |
| ·功能标准:职责标准的准确描述 | 第83-84页 |
| ·功能标准缺失的原因 | 第84-87页 |
| 第5章 标准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标准的地位 | 第87-99页 |
| ·标准系统结构的重要性 | 第87-88页 |
| ·标准系统结构的类型 | 第88-94页 |
| ·层级结构 | 第89-92页 |
| ·切分结构 | 第92页 |
| ·时间序列结构 | 第92-94页 |
| ·教育信息化标准系统结构 | 第94-96页 |
| ·功能标准在标准系统中的地位 | 第96-99页 |
| ·多层级趋向的系统观思考 | 第96-97页 |
| ·功能标准在层级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 第97-99页 |
| 第6章 功能标准的价值确认 | 第99-113页 |
|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 第99-105页 |
| ·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 第99-102页 |
| ·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 第102-105页 |
|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标准的需求分析 | 第105-111页 |
| ·发展阶段划分及对标准的需求 | 第105-110页 |
| ·国内已有的教育信息化领域动态研究 | 第110-111页 |
| ·集成期对教育信息化标准的需求 | 第111-113页 |
| ·教育信息化集成期的核心标准——功能标准 | 第111-112页 |
| ·信息系统集成期的核心标准——职责标准 | 第112-113页 |
| 第7章 功能标准论 | 第113-127页 |
| ·功能标准的内涵 | 第113-115页 |
| ·功能标准的评价对象 | 第113页 |
| ·功能标准的评价内容 | 第113-115页 |
| ·评价内容体现了对价值判断的重视 | 第115页 |
| ·功能标准的特征 | 第115-118页 |
| ·与教育职能的对应性 | 第115-116页 |
| ·与数据积累的对应性 | 第116-118页 |
| ·功能标准的定位 | 第118-120页 |
| ·偏重形成性评价,兼具总结性评价 | 第118-119页 |
| ·偏重导向性功能,兼具鉴定性功能 | 第119页 |
| ·偏重发展性思路,兼具奖惩性思路 | 第119页 |
| ·偏重自我评价,兼具外部评价 | 第119-120页 |
| ·功能标准的作用 | 第120-126页 |
| ·从建设向应用转变的促进 | 第120-124页 |
| ·数据深层挖掘利用的促进 | 第124-126页 |
| ·功能标准的形式 | 第126-127页 |
| 第8章 功能标准研制的实案举例 | 第127-141页 |
| ·实案研究准备工作 | 第127-130页 |
| ·圈定研究范围 | 第127-128页 |
| ·组建研究小组 | 第128页 |
| ·定位指标体系 | 第128-129页 |
| ·选择研究方法 | 第129页 |
| ·确定调研对象 | 第129-130页 |
| ·研究推进过程 | 第130-135页 |
| ·发散阶段 | 第130-134页 |
| ·收敛阶段 | 第134-1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35-138页 |
| ·功能标准形式的确定 | 第135页 |
| ·指标体系实案初稿的完成 | 第135-137页 |
| ·指标展开逻辑的思考 | 第137页 |
| ·数据在指标体系中的作用 | 第137页 |
| ·指标体系覆盖范围的思考 | 第137-138页 |
| ·对教育职能流程的关注与否 | 第138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138-141页 |
| ·功能标准存在价值得到验证 | 第138页 |
| ·功能标准的特征得以确定 | 第138-139页 |
| ·标准制定工作开展的建议 | 第139-141页 |
| 第9章 结论 | 第141-143页 |
| ·成果 | 第141页 |
| ·创造性工作 | 第141页 |
| ·意义 | 第141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141-143页 |
| ·理论研究 | 第141页 |
| ·实证研究 | 第141-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3-15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58-159页 |
| 致谢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