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一、初中生高效率学习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2-13页 |
(一) 有利于初中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 | 第12-13页 |
(二) 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 第13页 |
二、初中生的发展特征与高效学习的关系 | 第13-19页 |
(一) 初中生的认知发展 | 第13-14页 |
(二) 初中生的学习风格类型 | 第14-19页 |
1、感觉偏好的学习风格与高效率学习的关系 | 第14-18页 |
2、时间偏好 | 第18页 |
3、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 第18-19页 |
三、高效率学习的界定与引导 | 第19-24页 |
(一) 高效率学习的界定 | 第19-20页 |
(二)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 第20-24页 |
四、动机理论及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策略 | 第24-34页 |
(一) 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其理论综述 | 第24-28页 |
1、强化动机理论 | 第24-25页 |
2、需要层次理论 | 第25页 |
3、成就动机理论 | 第25-26页 |
4、成败归因理论 | 第26页 |
5、自我效能感理论 | 第26-27页 |
6、内、外部动机理论 | 第27-28页 |
(二) 学习动机对学生地理高效率学习的作用 | 第28-29页 |
1、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 第28页 |
2、动机对于长期有意义学习是必要的 | 第28-29页 |
3、动机与学习相互促进 | 第29页 |
(三) 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策略 | 第29-34页 |
1、设置合理的地理学习的目标 | 第30页 |
2、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第30-31页 |
3、进行归因训练 | 第31-32页 |
4、正确利用奖赏,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 第32-34页 |
五、表象理论与地理高效率学习的策略 | 第34-37页 |
(一) 表象的概念 | 第34页 |
(二) 表象的分类 | 第34-36页 |
1、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 第34-35页 |
2、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嗅觉表象 | 第35页 |
3、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 第35-36页 |
(三) 表象的作用 | 第36页 |
1、表象是知识的重要表征形式 | 第36页 |
2、表象为概念形成提供感性基础 | 第36页 |
3、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 第36页 |
(四) 形成地理表象的策略 | 第36-37页 |
1、多积累地理表象 | 第36-37页 |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形成鲜明、正确的地理表象 | 第37页 |
3、运用地图和语言描绘,形成想象表象 | 第37页 |
六、迁移的理论与地理高效率学习策略 | 第37-48页 |
(一) 迁移的定义 | 第37-38页 |
(二) 迁移的分类 | 第38-39页 |
1、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 第38页 |
2、正迁移与负迁移 | 第38页 |
3、认知迁移、态度迁移和技能迁移 | 第38-39页 |
(三) 对学习迁移现象研究的意义 | 第39-40页 |
1、迁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 第39页 |
2、迁移是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 第39页 |
3、迁移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 第39-40页 |
(四) 实现迁移的条件 | 第40-41页 |
1、所学的知识、技能之间要有相同要素 | 第40页 |
2、学习者的个人因素 | 第40页 |
3、指导的作用和定时的干扰 | 第40-41页 |
(五) 在中学地理学习中能有效促进学习正迁移的学习策略 | 第41-45页 |
1、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 | 第41页 |
2、提高个体对地理共同要素的知觉力 | 第41-42页 |
3、设计讲解或练习的多种变式 | 第42-44页 |
4、设置问题情境 | 第44页 |
5、设计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技能的定势 | 第44-45页 |
(六) 知识负迁移的表现及成因 | 第45-46页 |
1、相关联的地理概念之间的干扰 | 第45页 |
2、无意识改变概念内涵外延 | 第45-46页 |
3、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干扰 | 第46页 |
4、因旧知识概括强化,影响新知识的接受,产生负迁移 | 第46页 |
5、不适当地以偏概全的概括也是导致学习负迁移的重要因素 | 第46页 |
(七) 防止知识负迁移的策略 | 第46-48页 |
1、激发认知冲突,杜绝负迁移 | 第46-47页 |
2、引导日常观察,防止负迁移 | 第47页 |
3、运用对比分析,减少负迁移 | 第47-48页 |
4、设计一些替代性演示方法,克服负迁移 | 第48页 |
七、地理知识高效率记忆的策略 | 第48-56页 |
(一) 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 第48-49页 |
(二) 记忆的一般过程 | 第49页 |
(三) 地理知识高效率记忆的策略 | 第49-56页 |
1、字头与谐音记忆法 | 第49-50页 |
2、理解记忆法 | 第50-51页 |
3、图文结合记忆法 | 第51页 |
4、形象记忆法 | 第51-52页 |
5、比较记忆法 | 第52-53页 |
6、简化地图法 | 第53页 |
7、因果法 | 第53页 |
8、地理界线记忆法 | 第53-54页 |
9、综合法 | 第54-56页 |
八、结语 | 第56-57页 |
注释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