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国内外泡菜生产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泡菜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泡菜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乳酸菌在泡菜加工中的作用 | 第13-15页 |
| ·提高蔬菜的营养价值和风味 | 第13页 |
| ·产生乳酸菌素有效抑制腐败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第13-14页 |
| ·增加蔬菜的医疗保健作用 | 第14-15页 |
| ·乳酸菌抑制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形成 | 第15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6-27页 |
| ·材料 | 第16-18页 |
| ·供试样品 | 第16-17页 |
| ·供试菌株 | 第17-18页 |
| ·样品的采集 | 第18页 |
| ·供试材料 | 第18-19页 |
| ·蔬菜种类 | 第18页 |
| ·泡菜的制作 | 第18页 |
| ·供试培养基 | 第18-19页 |
|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7页 |
| ·实验室分离纯化: | 第19页 |
| ·结果分析 | 第19-21页 |
| ·数值分类实验内容和方法 | 第21-25页 |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 ·乳酸菌属种的鉴定 | 第26页 |
| ·乳酸菌产细菌素的筛选 | 第26-27页 |
| ·人工接种泡菜亚硝酸盐的测定 | 第27页 |
| ·亚硝酸盐含量及pH测定 | 第2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7页 |
| ·分离纯化结果 | 第28页 |
| ·数值分类结果 | 第28-36页 |
| ·数值分类结果及各独立表观群的基本特征描述 | 第28-36页 |
| ·鉴别特征的选取 | 第36-38页 |
| ·筛选产抑菌活性物质——细菌素的乳酸菌 | 第38-40页 |
| ·乳酸菌抑菌活性物质鉴定 | 第38-40页 |
| ·人工接种乳酸菌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影响及其pH变化的测定 | 第40-41页 |
|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 ·pH值的分析 | 第41页 |
| ·种属鉴定结果 | 第41-47页 |
| ·乳杆菌属种的鉴定 | 第41-46页 |
| ·乳球菌属种的鉴定 | 第46页 |
| ·肠球菌属种的鉴定 | 第46-47页 |
| ·链球菌属种的鉴定 | 第47页 |
| 4 讨论 | 第47-49页 |
| ·分离结果 | 第47-48页 |
| ·数值分类 | 第48-49页 |
| ·产细菌素、抑制亚硝酸盐乳酸菌研究 | 第49页 |
| 5 结论 | 第49-50页 |
| ·种属的鉴定结果 | 第49-50页 |
| ·产细菌素、抑制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研究结果 | 第50页 |
| 6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50-52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8 致谢 | 第57-58页 |
| 9 附录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