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吴语(江浙话)论文

吴语、南京话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4页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二、相关研究成果第9-12页
 三、研究方法及材料说明第12-14页
第一章 吴语、南京话与普通话特征比较第14-28页
 第一节 吴语与普通话特征比较第14-21页
  一、语音特征比较第14-20页
  二、词汇语法特征比较第20-21页
 第二节 南京话与普通话特征比较第21-28页
  一、语音特征比较第21-25页
  二、词汇和语法特征比较第25-28页
第二章 吴语口音普通话的语音分析第28-50页
 第一节 声母第28-34页
  一、甲(上海)第28-30页
  二、乙(无锡后宅)第30-32页
  三、丙(无锡市区)第32-34页
 第二节 韵母第34-45页
  一、甲(上海)第34-38页
  二、乙(无锡后宅)第38-42页
  三、丙(无锡市区)第42-45页
 第三节 声调第45-50页
  一、调类第45-46页
  二、入声第46页
  三、调值第46-48页
  四、连读变调第48-50页
第三章 吴语口音普通话的困难度第50-62页
 第一节 评价指标第50-53页
  一、困难度第50-51页
  二、相似度第51-52页
  三、参差度第52页
  四、常见度、难发度第52-53页
 第二节 困难度表第53-62页
  一、吴语声母韵母音值困难度表第53-55页
  二、吴语声调音值困难度表第55-56页
  三、普通话的音值困难度表第56-59页
  四、吴语声母韵母音类困难度表第59-61页
  五、吴语声调音类困难度表第61-62页
第四章 吴语口音普通话的形成第62-74页
 第一节 困难度的两个层次第62-66页
 第二节 强势语言成分和弱势语言成分第66-69页
 第三节 过渡阶段的语言成分第69-74页
第五章 南京话对吴语口音普通话的影响第74-81页
结语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85-86页
附录:语言材料第86-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口语中的虚指宾语研究
下一篇:“VR”与“V得/不R”结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