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4页 |
1 概述 | 第12-13页 |
2 量子点的定义及其性质 | 第13页 |
3 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特性 | 第13-14页 |
4 量子点的制备与修饰 | 第14-18页 |
·有机路线 | 第15-16页 |
·无机路线 | 第16-18页 |
5 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的应用 | 第18-21页 |
·量子点荧光探针在生物医药学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量子点荧光探针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量子点荧光探针检测微生物 | 第20-21页 |
6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7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胶体水相法制备高量子产率及高稳定性的水溶性ZnSe量子点 | 第24-37页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试剂 | 第24-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ZnSe QDs的制备 | 第25页 |
·ZnSe QDs的表征 | 第25-26页 |
·荧光量子产率 | 第26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6-36页 |
·ZnSe QDs电镜分析 | 第26-27页 |
·ZnSe QDs形貌,吸收、发射光谱及量子产率 | 第27-29页 |
·制备条件的选择 | 第29-35页 |
·稳定剂种类的选择 | 第29-30页 |
·L-谷胱甘肽量的选择 | 第30-31页 |
·反应物比例的选择 | 第31-32页 |
·反应过程中pH值的选择 | 第32-33页 |
·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33-34页 |
·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34-35页 |
·ZnSe QDs合成后调节pH值的选择 | 第35-36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36页 |
3 结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水溶性ZnSe QDs荧光猝灭测定水溶液中的Pb~(2+) | 第37-44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试剂 | 第37页 |
·仪器 | 第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样品处理 | 第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38-40页 |
·量子点浓度的选择 | 第38页 |
·介质pH的选择 | 第38-39页 |
·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39页 |
·温度等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39-40页 |
·检测限与检测范围的考察 | 第40-41页 |
·干扰离子的影响 | 第41页 |
·Pb~(2+)离子对量子点荧光猝灭机理的探讨 | 第41-42页 |
·混合样品的测定 | 第42-43页 |
·皮蛋中铅含量的测定 | 第43页 |
3 结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水溶性CdSe QDs的合成及其对大肠杆菌的检测 | 第44-58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材料 | 第44页 |
·试剂 | 第44-45页 |
·仪器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CdSe量子点的制备 | 第45页 |
·NaHSe溶液的制备 | 第45页 |
·CdSe量子点的制备 | 第45页 |
·大肠杆菌的平板计数 | 第45-46页 |
·大肠杆菌检测曲线的绘制 | 第46页 |
·量子点标记大肠杆菌的荧光显微图像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7页 |
·CdSe QDs电镜分析 | 第46-47页 |
·CdSe量子点光谱性质 | 第47-48页 |
·CdSe量子点合成条件优化 | 第48-53页 |
·稳定剂种类的选择 | 第48页 |
·L-谷胱甘肽量的选择与Se~(2-)摩尔比的影响 | 第48-49页 |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 第49-50页 |
·反应介质的pH值的影响 | 第50-51页 |
·反应温度对CdSe QDs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51-52页 |
·反应时间对CdSe QDs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52-53页 |
·CdSe QDs合成后调节pH值的选择 | 第53-54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54-55页 |
·量子点与菌体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5-56页 |
·量子点与菌体反应 | 第55页 |
·量子点浓度的选择 | 第55-56页 |
·时间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 第56页 |
·量子点对菌体的检测 | 第56-57页 |
3 讨论 | 第57-58页 |
第五章 CdSe QDs-RhB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测定维生素B_(12)的研究 | 第58-68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试剂 | 第58-59页 |
·仪器 | 第59页 |
·试验方法 | 第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7页 |
·CdSe QDs-RhB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 | 第59-60页 |
·RhB的浓度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影响 | 第60-61页 |
·CdSe QDs的浓度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影响 | 第61页 |
·pH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影响 | 第61-62页 |
·CdSe QDs-RhB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检测VB_(12)条件的优化 | 第62-64页 |
·试剂加入顺序的影响 | 第62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2页 |
·CdSe QDs与RhB的取量对检测效果的影响 | 第62-63页 |
·时间对测定体系的影响 | 第63-64页 |
·pH对测定体系的影响 | 第64页 |
·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 第64-65页 |
·干扰物质的影响 | 第65-66页 |
·混合样品的测定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8-70页 |
1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2 创新之处 | 第69页 |
3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