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关于股权激励模式 | 第13-14页 |
1.3.2 关于股权对象 | 第14页 |
1.3.3 关于授予数量 | 第14-15页 |
1.3.4 关于授予(行权)价格 | 第15页 |
1.3.5 关于激励期限 | 第15-16页 |
1.3.6 关于激励效果 | 第16-18页 |
1.4 研究的主要思路、框架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框架 | 第18-19页 |
1.4.2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概述 | 第20-30页 |
2.1 股权激励概念与分类 | 第20-21页 |
2.1.1 股权激励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股权激励的分类 | 第20-21页 |
2.2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页 |
2.2.3 需要型理论 | 第22-23页 |
2.3 股权激励计划的基本要素 | 第23页 |
2.4 股权激励计划要素设计分析 | 第23-29页 |
2.4.1 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 | 第23-24页 |
2.4.2 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 | 第24-25页 |
2.4.3 股权激励的授予规模 | 第25页 |
2.4.4 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与行权安排 | 第25-27页 |
2.4.5 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授予)价格和资金来源 | 第27-28页 |
2.4.6 股权激励计划的绩效考核指标 | 第28-29页 |
2.5 股权激励计划的设计要点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案例描述 | 第30-39页 |
3.1 东杰智能概况 | 第30-34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30页 |
3.1.2 股权激励前公司的财务状况 | 第30-34页 |
3.2 东杰智能股权激励方案介绍 | 第34-35页 |
3.3 股权激励动因分析 | 第35-37页 |
3.3.1 经营业绩下滑 | 第35-36页 |
3.3.2 现金流减少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 第36页 |
3.3.3 存货金额大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 第36页 |
3.3.4 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维持人才团队稳定 | 第36-37页 |
3.3.5 行业波动与竞争加剧 | 第37页 |
3.4 股权激励的实施目的 | 第37-38页 |
3.5 股权激励实施结果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股权激励计划失败原因分析-东杰智能与DH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对比 | 第39-46页 |
4.1 DH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简介 | 第39-40页 |
4.2 激励方案对比分析 | 第40-46页 |
4.2.1 解锁条件 | 第40-42页 |
4.2.2 与公司未来发展目标的结合程度 | 第42-43页 |
4.2.3 模式的选择 | 第43-44页 |
4.2.4 考核办法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东杰智能股权激励方案改进建议 | 第46-50页 |
5.1 解锁条件设置 | 第46-48页 |
5.1.1 增加考核指标 | 第46-48页 |
5.1.2 引入同行业可比公司进行对比 | 第48页 |
5.1.3 增加解锁条件的灵活性 | 第48页 |
5.2 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 | 第48-49页 |
5.3 模式的选择 | 第49页 |
5.4 考核办法的制定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案例启示 | 第50-5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