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食品的微生物检验论文

餐饮业即食食品微生物污染调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方法建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第11-12页
    1.2 餐饮业即食食品概况第12-14页
        1.2.1 即食食品的概念第12页
        1.2.2 熟食卤味第12-13页
        1.2.3 生食水产品第13-14页
        1.2.4 现榨果汁第14页
    1.3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及食物载体概述第14-17页
        1.3.1 大肠菌群第14-15页
        1.3.2 沙门氏菌第15页
        1.3.3 金黄色葡萄球菌第15-16页
        1.3.4 单增李斯特菌第16页
        1.3.5 副溶血性弧菌第16页
        1.3.6 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第16-17页
    1.4 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1.4.1 常规检测方法第17页
        1.4.2 食品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第17-20页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0-22页
        1.5.1 研究意义第20页
        1.5.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3 研究路线第21-22页
2 餐饮业即食食品微生物检测与分布情况第22-3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2.1.1 材料与试剂第22页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2-23页
        2.1.3 实验方法第23-24页
    2.2 判定依据第24-26页
        2.2.1 微生物限量第24-25页
        2.2.2 致病菌限量第25-26页
    2.3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第26-27页
        2.3.1 抽样的有效性第26页
        2.3.2 样品的管理第26页
        2.3.3 微生物实验室和设备的要求第26页
        2.3.4 微生物实验用培养基和标准菌种的管理第26-27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7-35页
        2.4.1 总体检测情况第27-29页
        2.4.2 单项检测项目结果分析第29-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餐饮业即食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因素调查第36-42页
    3.1 调查方法第36页
    3.2 现场调查第36页
        3.2.1 调查对象第36页
        3.2.2 现场调查内容确定第36页
        3.2.3 现场调查与采样检测第36页
        3.2.4 数据处理第3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6-41页
        3.3.1 微生物检测总体情况第36-37页
        3.3.2 现场调查情况第37-38页
        3.3.3 微生物污染因素结果分析第38-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的建立第42-4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4.1.1 材料第42页
        4.1.2 方法第42-44页
    4.2 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第44-48页
        4.2.1 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及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4-45页
        4.2.2 方法灵敏度的确定第45-46页
        4.2.3 人工污染空白样品第46-47页
        4.2.4 传统方法与PCR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第47-48页
    4.3 本章小结第48-49页
5 结论与展望第49-50页
    5.1 结论第49页
    5.2 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作者简介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浙江省“美丽公路”建设背景下的公路景观提升研究--以83省道临海段景观提升工程为例
下一篇:新型功能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生态环境中金属镉特异吸附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