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正己醇的危害 | 第11-12页 |
1.1.1 正己醇对食品风味的危害 | 第11页 |
1.1.2 正己醇对机体的损害 | 第11-12页 |
1.2 正己醇的降解途径 | 第12-13页 |
1.2.1 工业转化方法 | 第12页 |
1.2.2 微生物降解 | 第12-13页 |
1.3 正己醇催化转化酶 | 第13-15页 |
1.3.1 醇脱氢酶 | 第13-14页 |
1.3.2 植物源酶 | 第14页 |
1.3.3 动物源酶 | 第14-15页 |
1.4 酶的亚细胞蛋白的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亚细胞结构的分离 | 第15页 |
1.4.2 离心分离法 | 第15页 |
1.4.3 免疫亲和纯化法 | 第15-16页 |
1.4.4 自由流动电泳法 | 第16-17页 |
1.5 微生物的固定化技术 | 第17-19页 |
1.5.1 固定化技术简介 | 第17页 |
1.5.2 天然介质固定食品微生物 | 第17-19页 |
1.6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1.8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8.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8.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不同高级醇对正己醇降解酶的诱导特性 | 第21-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微生物及培养基 | 第21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2.1 菌体的制备 | 第22页 |
2.2.2 粗酶的提取 | 第22页 |
2.2.3 正己醇脱氢酶活力测定 | 第22-23页 |
2.2.4 脱氢酶的活性电泳分析 | 第23页 |
2.2.5 正己醇降解能力的分析检测 | 第23-24页 |
2.2.6 粗酶中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24页 |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4-27页 |
2.3.1 蛋白标准曲线 | 第24页 |
2.3.2 提取方法对粗酶液活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3 诱导用高级醇种类对所得菌体的降解能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4 诱导用高级醇种类对菌体中正己醇脱氢酶合成的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5 诱导用高级醇种类对脱氢酶活性染色的影响 | 第27页 |
2.4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正己醇降解酶在白地霉中的细胞定位 | 第29-3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3.1.1 微生物及培养基 | 第29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3.2.1 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不同亚细胞结构 | 第30页 |
3.2.2 不同部位的脱氢酶活力检测 | 第30-31页 |
3.2.3 脱氢酶的活性电泳分析 | 第31页 |
3.2.4 正己醇降解能力的分析检测 | 第31页 |
3.2.5 粗酶中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3.3.1 亚细胞部位的分离结果 | 第32页 |
3.3.2 不同亚细胞部位的NADH氧化酶活性 | 第32-33页 |
3.3.3 不同亚细胞结构中的正己醇脱氢酶活性 | 第33-34页 |
3.3.4 不同部位的正己醇总体降解能力 | 第34-35页 |
3.3.5 不同部位的正己醇降解能力的交互作用 | 第35-36页 |
3.4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固定化白地霉在不同条件下应用效果 | 第38-44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4.1.1 微生物及培养基 | 第38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38-39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4.2.1 固定化菌球的制作 | 第39页 |
4.2.2 渗透压环境对固定态及游离态菌体的影响 | 第39页 |
4.2.3 pH环境对固定态及游离态菌体的影响 | 第39页 |
4.2.4 醇浓度对固定态及游离态菌体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5 菌体重复利用率 | 第40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0-43页 |
4.3.1 渗透压对固定化菌体降解正己醇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2 不同醇浓度对菌体降解正己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3 不同pH对浸提降解正己醇的影响 | 第42页 |
4.3.4 不同应用形式菌体重复利用率 | 第42-43页 |
4.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4-47页 |
5.1 结论 | 第44页 |
5.2 讨论 | 第44-46页 |
5.3 本文创新点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