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饱和交叉口排队溢出状态下排队优化模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3.1 展宽段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3.2 过饱和交通状态 | 第13页 |
1.3.3 交通溢流 | 第13-14页 |
1.3.4 排队模型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5 溢流信号控制的研究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展宽段溢流特征分析 | 第20-36页 |
2.1 展宽段的设置原则及方法 | 第20-22页 |
2.2 过饱和交通状态的界定 | 第22-24页 |
2.3 溢流阻塞特征分析 | 第24-29页 |
2.3.1 溢流现象 | 第24-25页 |
2.3.2 展宽段溢流阻塞特征 | 第25-29页 |
2.4 展宽段溢流的影响 | 第29-30页 |
2.5 左转车流空间优化方法 | 第30-34页 |
2.5.1 左转车流交叉口渠化方法 | 第31页 |
2.5.2 左转专用车道待转区的设置 | 第31-32页 |
2.5.3 可变车道设置方法 | 第32-33页 |
2.5.4 综合待行区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交通数据的分析和采集方案研究 | 第36-48页 |
3.1 线圈检测器简介 | 第36-37页 |
3.2 累积输入输出法 | 第37-40页 |
3.2.1 传统的累计输入输出法 | 第37-39页 |
3.2.2 基于排队溢出的检测器布设方案 | 第39-40页 |
3.3 交通波理论 | 第40-47页 |
3.3.1 交通波理论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3.3.2 交通波理论分析 | 第41-42页 |
3.3.3 基于线圈检测的排队长度预测 | 第42-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展宽段排队溢出演化模型 | 第48-72页 |
4.1 排队溢出发生机理建模 | 第48-52页 |
4.1.1 模型假设 | 第48-49页 |
4.1.2 展宽段溢流的预测 | 第49-50页 |
4.1.3 排队溢出状态下的排队模型 | 第50-52页 |
4.2 排队溢出状态下的流率特性分析 | 第52-61页 |
4.2.1 基于二项分布的阻塞概率 | 第53-56页 |
4.2.2 单流向阻塞的受阻车辆期望值 | 第56-61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61-70页 |
4.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61-63页 |
4.3.2 数据调查 | 第63-66页 |
4.3.3 仿真参数 | 第66-67页 |
4.3.4 溢出排队实例分析 | 第67-69页 |
4.3.5 溢出阻塞实例分析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排队溢出下的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 第72-88页 |
5.1 过饱和状态下单点控制策略 | 第72-73页 |
5.2 信号优化方法 | 第73-81页 |
5.2.1 相位调整启动 | 第73-74页 |
5.2.2 相序预设置 | 第74-76页 |
5.2.3 当量饱和流率 | 第76-77页 |
5.2.4 动态信号配时算法 | 第77-81页 |
5.3 效果对比 | 第81-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6.2 展望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附录 A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