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机构话语翻译中的目的等效研究--以法庭口译中的话语标记语为例

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3页
第一章 导论第18-24页
    1.1 选题背景第18-19页
    1.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1 理论建构意义第19页
        1.2.2 学科交叉意义第19页
        1.2.3 语料库建设意义第19-20页
        1.2.4 维护司法公平与正义的现实意义第20页
    1.3 研究问题第20页
    1.4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 研究内容第21页
    1.6 研究语料第21-22页
    1.7 研究提纲第22-2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4-38页
    2.1 机构话语概述第24页
    2.2 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第24-31页
        2.2.1 国外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第24-27页
        2.2.2 国内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第27-29页
        2.2.3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综述第29-30页
        2.2.4 英汉话语标记语翻译研究综述第30-31页
    2.3 语用翻译研究综述第31-32页
        2.3.1 国外语用翻译研究综述第31-32页
        2.3.2 国内语用翻译研究综述第32页
    2.4 机构话语翻译中的语用目的等效研究综述第32-36页
        2.4.1 语用目的第32-33页
        2.4.2 口译目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第33-34页
        2.4.3 翻译中的对等和等效第34-36页
    2.5 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目的等效翻译原则的理论构建-从“言有所为”到“译有所为”第38-49页
    3.1 目的等效框架的理论基础第38-42页
        3.1.1 翻译中的基本问题第38页
        3.1.2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第38-39页
        3.1.3 从对等范畴到目的范畴第39-42页
    3.2 目的等效框架的理论构建第42-46页
        3.2.1 机构话语中的“言有所为”第43-44页
        3.2.2 机构话语中的“译有所为”第44-45页
        3.2.3 传统对等理论VS目的等效假设第45-46页
    3.3 本章小结第46-49页
第四章 语言文化体系中的目的等效第49-65页
    4.1 语言层面的目的等效第50-59页
        4.1.1 词汇层面第50-53页
        4.1.2 句法层面第53-54页
        4.1.3 语篇层面第54-56页
        4.1.4 语用层面第56-59页
    4.2 文化层面的目的等效第59-64页
    4.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社会机构体系中的目的等效第65-77页
    5.1 机构话语中的社会量度第66-69页
        5.1.1 对机构语境的关联顺应第66-68页
        5.1.2 对社会角色的关联顺应第68页
        5.1.3 对庭审程序的关联顺应第68-69页
    5.2 机构话语中的权力关系与翻译第69-74页
        5.2.1 目的关系第71-72页
        5.2.2 话语权力第72-74页
    5.3 机构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和翻译第74-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六章 话语使用者评价态度体系目的等效第77-102页
    6.1 法庭被告应答信息短缺的目的顺应第79-84页
        6.1.1 信息短缺的应答的定义及类型第80-82页
        6.1.2 信息短缺的语用研究第82-84页
    6.2 法庭口译员的角色定位研究第84-92页
        6.2.1 背景第85页
        6.2.2 法庭话语的特殊性第85-86页
        6.2.3 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第86-88页
        6.2.4 中英法庭口译员的角色定位第88-92页
    6.3 法庭口译员角色定位的伦理思考第92-101页
        6.3.1 主体性意识下的中英法庭口译员角色定位第92-93页
        6.3.2 译员主体性意识的辩证认识第93-94页
        6.3.3 译员伦理意识的构建---切斯特曼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第94-96页
        6.3.4 中英法庭口译员四种角色定位的伦理思考第96-101页
    6.4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七章 法庭口译中的目的等效(1)---以语篇功能话语标记语为例第102-126页
    7.1 话题结构话语标记语第102-108页
        7.1.1 话题结构标记语功能和分类第102-103页
        7.1.2 话题结构标记语子范畴例析第103-106页
        7.1.3 话题标记语的目的分析第106-108页
    7.2 衔接连贯类话语标记语第108-113页
        7.2.1 衔接连贯类标记语功能和分类第108-109页
        7.2.2 衔接连贯类标记语子范畴例析第109-113页
    7.3 证据来源标记语第113-114页
    7.4 重述话语标记语第114-125页
        7.4.1 重述标记语的定义与分类第115-117页
        7.4.2 重述标记语引导的逻辑关系第117-121页
        7.4.3 重述标记语的语用功能第121-125页
    7.5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八章 法庭口译中的目的等效(2)---以人际功能话语标记语为例第126-150页
    8.1 含糊表达话语标记语第126-128页
    8.2 明确表达话语标记语第128-131页
    8.3 评价态度话语标记语第131-134页
        8.3.1 话语评价标记语第132-133页
        8.3.2 言语行为评价标记语第133-134页
    8.4 交际主体话语标记语第134-138页
        8.4.1 基于礼貌原则的言语方式标记语第134-135页
        8.4.2 信息状态标记语第135-136页
        8.4.3 召唤读者标记语第136-138页
    8.5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对比和目的等效第138-149页
        8.5.1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对比第138-146页
        8.5.2 语标记语的目的等效第146-149页
    8.6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第九章 结论第150-155页
    9.1 本文的结论第150-152页
    9.2 本文创新之处第152页
    9.3 本文不足之处第152-153页
    9.4 后续研究前景展望第153-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3-164页
致谢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球文化保护视野下的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下一篇:现代汉语词汇、语义及语法变异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