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应用语言学论文--机器翻译论文

融合翻译知识的汉越神经机器翻译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论文的组织第15-17页
第二章 机器翻译基础理论第17-23页
    2.1 机器翻译技术概述第17页
    2.2 统计机器翻译方法第17-19页
        2.2.1 基于词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第17-18页
        2.2.2 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第18页
        2.2.3 基于句法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第18-19页
    2.3 神经机器翻译方法第19-23页
        2.3.1 神经机器翻译方法概述第20页
        2.3.2 注意力机制第20-23页
第三章 基于双向LSTM和语言特性融合的汉越词对齐方法第23-33页
    3.1 引言第23-24页
    3.2 相关研究第24-27页
        3.2.1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词对齐模型第24-25页
        3.2.2 基于汉越双语语言差异的特征函数第25-27页
    3.3 融合双向LSTM和语言特征的词对齐模型第27-30页
        3.3.1 双向LSTM词对齐模型定义第27-28页
        3.3.2 基于汉越双语差异融合语言特征第28-29页
        3.3.3 模型训练第29-30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0-32页
        3.4.1 实验数据第30-31页
        3.4.2 实验结果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融合词汇翻译概率的汉越神经机器翻译方法第33-41页
    4.1 引言第33页
    4.2 研究现状第33-34页
    4.3 相关研究第34-35页
        4.3.1 记忆网络第34-35页
        4.3.2 神经机器翻译第35页
    4.4 基于记忆网络融合词汇翻译概率的汉越神经机器翻译方法第35-38页
        4.4.1 基于记忆网络融合词汇翻译概率的汉越神经机器翻译模型第36-38页
        4.4.2 模型训练第38页
    4.5 实验第38-40页
        4.5.1 实验数据第38页
        4.5.2 实验设置第38-39页
        4.5.3 实验结果第39页
        4.5.4 分析和讨论第39-40页
    4.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融合翻译知识的汉越神经机器翻译系统第41-47页
    5.1 系统整体构架第41-42页
    5.2 系统开发所需工具及资源第42-43页
        5.2.1 基础开源框架第42页
        5.2.2 系统环境配置第42页
        5.2.3 系统模块任务划分第42-43页
    5.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第43-45页
        5.3.1 输入输出模块第43-44页
        5.3.2 翻译模块第44-45页
    5.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7-49页
    6.1 论文总结第47页
    6.2 下一步工作第47-49页
致谢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附录A 记忆网络核心代码第57-61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1-63页
附录C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展汉语》高级综合、口语教材中的成语探究
下一篇:洛阳方言音系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