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图层方法”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第14-19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4页 |
2.1.2 认知学习理论 | 第14-15页 |
2.1.3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5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2.2.1 图层 | 第15-16页 |
2.2.2 图层方法 | 第16-17页 |
2.2.3 区域地理 | 第17-19页 |
3 “图层方法”应用于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1页 |
3.1 “图层方法”透视地理学视角 | 第19页 |
3.2 “图层方法”渗透方法论 | 第19页 |
3.3 信息技术的发展 | 第19-20页 |
3.4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 第20-21页 |
4 基于“图层方法”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 第21-36页 |
4.1 初中区域地理教材内容分析 | 第21-23页 |
4.2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一般方法 | 第23-25页 |
4.2.1 “区域位置与分布”常用的教学方法 | 第23-24页 |
4.2.2 “区域联系与差异”常用的教学方法 | 第24页 |
4.2.3 “区域环境与发展”常用的教学方法 | 第24-25页 |
4.3 应用“图层方法”进行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方法研究 | 第25-31页 |
4.3.1 “区域位置和分布”的教学方法 | 第25-27页 |
4.3.2 “区域联系与差异”的教学方法 | 第27-29页 |
4.3.3 “区域环境与发展”的教学方法 | 第29-31页 |
4.4 应用“图层方法”进行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一般步骤 | 第31-36页 |
4.4.1 设置问题情境 | 第31页 |
4.4.2 顺次建立图层 | 第31-34页 |
4.4.3 图层叠加拆分 | 第34-35页 |
4.4.4 图层分析交流 | 第35页 |
4.4.5 构建知识网络图 | 第35-36页 |
5 应用“图层方法”进行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及实证研究 | 第36-45页 |
5.1 教学案例设计 | 第36-39页 |
5.2 基于“图层方法”进行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实证研究 | 第39-43页 |
5.2.1 样本选取 | 第39页 |
5.2.2 课堂观察法 | 第39-41页 |
5.2.3 实验法 | 第41-43页 |
5.3 “图层方法”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第43-45页 |
5.3.1 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 第43页 |
5.3.2 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 第43页 |
5.3.3 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 | 第43页 |
5.3.4 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 第43-45页 |
6 结语 | 第45-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6.1.1 建立图层是“图层方法”应用的核心 | 第45页 |
6.1.2 “图层方法”在不同区域主题内容教学中方法不同 | 第45页 |
6.1.3 “图层方法”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 第4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