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普通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研究缘起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3页
        1.2.2 实践意义第13-14页
        1.2.3 现实意义第14页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4-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研究创新之处第16-17页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7-2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9页
    2.2 文献研究综述第19-22页
        2.2.1 国外相关研究第19-20页
        2.2.2 国内相关研究第20-22页
        2.2.3 研究现状评析第22页
    2.3 研究理论基础第22-26页
        2.3.1 理性行为理论第23-24页
        2.3.2 技术接受理论第24-25页
        2.3.3 本研究对TAM的修正第25-26页
    2.4 小结第26-29页
3 高校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9-57页
    3.1 高校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第29-33页
        3.1.1 研究假设提出第29-32页
        3.1.2 理论模型构建第32-33页
    3.2 高校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编制第33-43页
        3.2.1 问卷整体设计第33-35页
        3.2.2 调查问卷预测第35-41页
        3.2.3 正式问卷形成与发放第41-43页
    3.3 高校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因素模型检验第43-54页
        3.3.1 测量模型检验第43-47页
        3.3.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第47-50页
        3.3.3 研究假设检验第50-51页
        3.3.4 最终模型在不同使用经历教师上的适用性检验第51-52页
        3.3.5 影响因素间效应关系探讨第52-54页
    3.4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54-55页
    3.5 小结第55-57页
4 高校学生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因素研究第57-83页
    4.1 高校学生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第57-60页
        4.1.1 研究假设提出第57-59页
        4.1.2 理论模型构建第59-60页
    4.2 高校学生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编制第60-69页
        4.2.1 问卷整体设计第60-62页
        4.2.2 调查问卷预测第62-68页
        4.2.3 正式问卷形成与发放第68-69页
    4.3 高校学生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因素模型检验第69-80页
        4.3.1 测量模型检验第69-74页
        4.3.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第74-76页
        4.3.3 研究假设检验第76-77页
        4.3.4 最终模型在不同使用经历学生上的适用性检验第77-78页
        4.3.5 影响因素间效应关系探讨第78-80页
    4.4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80-82页
    4.5 小结第82-83页
5 主管人员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因素研究第83-89页
    5.1 研究设计第83-84页
        5.1.1 研究目的第83页
        5.1.2 研究方法第83页
        5.1.3 访谈对象选择第83-84页
        5.1.4 访谈内容第84页
    5.2 访谈提纲的编制与访谈实施第84-85页
        5.2.1 访谈提纲的编制第84页
        5.2.2 正式访谈的实施第84-85页
    5.3 主要影响因素梳理与推广策略总结第85-88页
        5.3.1 主要影响因素梳理第85-87页
        5.3.2 有效推广策略总结第87-88页
    5.4 小结第88-89页
6 研究结论与策略建议第89-97页
    6.1 研究结论总结第89-91页
    6.2 策略与建议第91-95页
        6.2.1 高校管理方面第91-93页
        6.2.2 高校教师方面第93页
        6.2.3 高校学生方面第93-94页
        6.2.4 主管人员方面第94-95页
        6.2.5 群体影响方面第95页
        6.2.6 教研部门研究方面第95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附录第101-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对教师讽刺性评价的感知研究
下一篇:移动情景学习下的学习效果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