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汉语方向介词的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第一节 汉语方向介词的本体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方向介词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语义特征及功能研究 | 第17-24页 |
第一节 汉语方向介词的界定 | 第17页 |
第二节 “向”“往”“朝”的语义特征分析 | 第17-20页 |
一、动态与静态 | 第18页 |
二、单向与双向 | 第18-19页 |
三、具体性与抽象性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向”“往”“朝”的句法功能分析 | 第20-24页 |
一、方向介词短语能否作补语 | 第21-22页 |
二、能否与“着”组合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方向介词的偏误类型 | 第24-33页 |
第一节 俄罗斯留学生使用“朝”“往”“向”的调查情况 | 第24-30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24页 |
二、调查设计 | 第24-25页 |
三、调查结果 | 第25-30页 |
第二节 偏误类型与分析 | 第30-33页 |
一、遗漏 | 第30-31页 |
二、错序 | 第31-32页 |
三、误代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方向介词的偏误原因分析 | 第33-38页 |
第一节 母语负迁移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策略方面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四节 教材注释不够详细 | 第36-37页 |
第五节 学习者学习动机不足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教学对策 | 第38-47页 |
第一节 教学对策及建议 | 第38-40页 |
一、适当运用对比教学 | 第38-39页 |
二、加强情景、交际性、体验式教学 | 第39页 |
三、改进教材编写 | 第39-40页 |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40页 |
第二节 针对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方向介词的课堂设计 | 第40-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
附录B 调查问卷答案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