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2.1 职业兴趣的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2.1.1 职业兴趣概述 | 第18-19页 |
2.1.2 职业兴趣的测量方式 | 第19页 |
2.1.3 职业兴趣的效标关联效度 | 第19-20页 |
2.1.4 现有职业兴趣测评存在的局限性 | 第20-21页 |
2.2 情境判断测验效度概述 | 第21-23页 |
2.3 大五人格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2.3.1 大五人格与职业兴趣 | 第23-24页 |
2.3.2 大五人格与工作绩效 | 第24页 |
2.4 本文中所涉效标的相关研究 | 第24-28页 |
2.4.1 内在动机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2.4.2 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 | 第25-28页 |
第3章 模型构建和研究假设 | 第28-33页 |
3.1 研究模型 | 第28-29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9-33页 |
3.2.1 情景化职业兴趣测量方式的效标关联效度 | 第29-30页 |
3.2.2 情景化职业兴趣测量方式的增量效度 | 第30-32页 |
3.2.3 内在动机的中介效应 | 第32-33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3-38页 |
4.1 研究一与研究二的关系 | 第33页 |
4.2 研究一 | 第33-36页 |
4.2.1 样本和调查过程 | 第33-34页 |
4.2.2 测量工具 | 第34-36页 |
4.3 研究二 | 第36-38页 |
4.3.1 样本和调查过程 | 第36页 |
4.3.2 测量工具 | 第36-38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 | 第38-48页 |
5.1 研究一数据结果 | 第38-46页 |
5.1.1 情景化职业兴趣问卷因子分析结果 | 第38-40页 |
5.1.2 不同测量方法下职业兴趣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 第40-43页 |
5.1.3 方差分析 | 第43-44页 |
5.1.4 增量效度检验 | 第44-45页 |
5.1.5 内在动机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45-46页 |
5.1.6 假设模型的路径系数 | 第46页 |
5.2 研究二数据结果 | 第46-48页 |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第46-47页 |
5.2.2 研究二中情景化职业兴趣测量的增量效度检验 | 第47-48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 | 第48-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9-52页 |
6.2.1 研究局限 | 第49-50页 |
6.2.2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