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一) 选题的理由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4页 |
一、三版教科书经济史专题的宏观比较 | 第14-19页 |
(一) 人教版教科书的特点 | 第14-15页 |
1. 全书框架 | 第14页 |
2. 单元框架 | 第14-15页 |
3. 课文框架 | 第15页 |
(二) 人民版教科书的特点 | 第15-16页 |
1. 全书框架 | 第15-16页 |
2. 单元框架 | 第16页 |
3. 课文框架 | 第16页 |
(三) 岳麓版教科书的特点 | 第16-19页 |
1. 全书框架 | 第16页 |
2. 单元框架 | 第16-17页 |
3. 课文框架 | 第17-19页 |
二、三版教科书“罗斯福新政”专题微观比较 | 第19-38页 |
(一) “罗斯福新政”专题课标解读 | 第19-20页 |
(二) 三版教科书本专题主体结构比较 | 第20-23页 |
1. 组织框架设置比较 | 第20-21页 |
2. 单元前导语的比较 | 第21-23页 |
(三) 三版教科书本专题课文辅助结构的比较 | 第23-30页 |
1. 课前导入比较 | 第23-25页 |
2. 每课重要知识点比较 | 第25-27页 |
3. 课文插图比较 | 第27-29页 |
4. 正文辅助语比较 | 第29页 |
5. 课后测评比较 | 第29-30页 |
(四) 三版教科书本专题正文内容选取的比较 | 第30-38页 |
1. 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内容的比较 | 第30-32页 |
2. 关于“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比较 | 第32-35页 |
3. 关于战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内容的比较 | 第35-38页 |
三、三版教科书本专题编写的优缺点及教学建议 | 第38-44页 |
(一) 三版教材本专题编写的优势和不足 | 第38-41页 |
1. 各版本的优点 | 第38-39页 |
2. 各版本的缺点 | 第39-41页 |
(二) 教学建议 | 第41-44页 |
1. 以教材为重要教学资源,有效的使用和整合 | 第41-42页 |
2. 合理的使用教材外的资源,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