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导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选题目的 | 第11页 |
2、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创新性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创新性 | 第16页 |
2、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一 网络文化的特征与当前中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状况 | 第17-23页 |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 | 第17-19页 |
(二)当前中学生群体利用网络文化状况 | 第19-23页 |
1、中学生群体利用网络文化的基本现状 | 第19-21页 |
2、当前中学生群体利用网络文化的特点分析 | 第21-23页 |
二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德育的消极影响 | 第23-27页 |
(一)网络文化造成中学生道德情感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 第23-24页 |
(二)网络文化造成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冷漠倾向 | 第24-25页 |
(三)网络文化造成中学生道德羞耻感弱化 | 第25-26页 |
(四)网络文化影响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 第26-27页 |
三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德育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 第27-30页 |
(一)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网络信息真假难辨 | 第27页 |
(二)中学生好奇心强,抵制诱惑的能力差 | 第27-28页 |
(三)社会教育的不适性和舆论引导的匮乏 | 第28-29页 |
(四)中学德育教育的低效性 | 第29-30页 |
四 加强中学生德育,消除网络文化对其消极影响的对策 | 第30-35页 |
(一)学校教育应渗透网络文化科学内容 | 第30-31页 |
1、开设多样化的网络文化教育课程,引导中学生理性认识网络 | 第30-31页 |
2、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第31页 |
(二)家庭教育应关注中学生网络生活 | 第31-32页 |
(三)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文化监管和指导工作 | 第32-33页 |
(四)家庭学校社会应形成合力教育,提高中学生网络文化信息素养 | 第33-35页 |
结束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