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关定义、理论和方法 | 第10-13页 |
1.2.1 定义 | 第10-11页 |
1.2.2 激励理论 | 第11-12页 |
1.2.3 绩效考核方法 | 第12-13页 |
1.3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1.4 主要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主要内容结构 | 第14-15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GXZJ商检公司关键技术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6-26页 |
2.1 GXZJ商检公司概况 | 第16-20页 |
2.1.1 公司概况和发展阶段 | 第16-18页 |
2.1.2 关键技术岗位概况 | 第18-20页 |
2.2 GXZJ商检公司现行关键技术岗位绩效考核体系 | 第20-26页 |
2.2.1 内容简介 | 第20-22页 |
2.2.2 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第三章 GXZJ商检公司关键技术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的再设计 | 第26-52页 |
3.1 基本原则和设计思路 | 第26-28页 |
3.1.1 基本原则 | 第26-27页 |
3.1.2 设计思路 | 第27-28页 |
3.2 关键技术岗位的主基二元考核模型构建 | 第28-30页 |
3.2.1 主基二元考核法的基本思想 | 第28页 |
3.2.2 关键技术岗位的主基二元考核模型 | 第28-30页 |
3.3 关键技术岗位的考核指标提取 | 第30-37页 |
3.3.1 第一轮选取 | 第30-34页 |
3.3.2 第二轮选取 | 第34-35页 |
3.3.3 区分主要绩效和基础绩效指标 | 第35-37页 |
3.4 确定指标权重 | 第37-38页 |
3.5 明确考核标准 | 第38-46页 |
3.5.1 “主要绩效”考核标准 | 第38-44页 |
3.5.2 “基础绩效”考核标准 | 第44-46页 |
3.6 确定考核主体和考核周期 | 第46-49页 |
3.6.1 确定考核主体 | 第46-47页 |
3.6.2 确定考核周期 | 第47-49页 |
3.7 完善绩效结果运用 | 第49-52页 |
3.7.1 核发薪酬 | 第49-50页 |
3.7.2 培训开发 | 第50页 |
3.7.3 调整岗位 | 第50页 |
3.7.4 改进质量管理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关键技术岗位绩效考核体系实施保障 | 第52-54页 |
4.1 组织保障 | 第52页 |
4.2 思想保障 | 第52页 |
4.3 制度保障 | 第52-53页 |
4.4 资源保障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5.2 试运行成效 | 第55-56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