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CSCL环境中的社会交互及其促进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1.1 社会背景第8页
        1.1.2 技术背景第8-9页
        1.1.3 理论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研究趋势评述第12-13页
    1.3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13-14页
        1.3.1 理论意义第13-14页
        1.3.2.实践意义第14页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CSCL社会交互之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6-25页
    2.1 概念辨析第16-20页
        2.1.1 从CL、CSCW到CSCL第16-18页
        2.1.2 CSCL的功效第18-19页
        2.1.3 交互、社会交互、CSCL中的社会交互第19-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5页
        2.2.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第21-22页
        2.2.2 对话学习理论第22页
        2.2.3 活动学习理论第22-24页
        2.2.4. 群体动力学理论第24-25页
第三章 CSCL中社会交互的基本问题第25-40页
    3.1 CSCL社会交互系统的结构第25-27页
        3.1.1 学生第25-26页
        3.1.2 教师第26页
        3.1.3 网络学习环境第26页
        3.1.4 虚拟社会场第26-27页
    3.2 CSCL社会交互的特点第27-29页
        3.2.1 CSCL中社会交互的优势第27-28页
        3.2.2 CSCL中社会交互的缺陷第28-29页
    3.3 CSCL中的社会交互分类第29-33页
        3.3.1 内容空间的交互第30-31页
        3.3.2 关系空间的交互第31-33页
        3.3.3 内容空间中的交互和关系空间中交互的关系第33页
    3.4 当前CSCL应用中社会交互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第33-38页
        3.4.1 当前CSCL社会交互存在的问题第33-35页
        3.4.2 影响社会交互的原因第35-38页
    3.5 促进CSCL中社会交互策略框架第38-40页
第四章 CSCL中社会交互的促进策略第40-53页
    4.1 小组组织管理策略第40-43页
        4.1.1 采用异质分组保持小组多样性第40-42页
        4.1.2 合理的交互活动组织第42-43页
    4.2 建立多元合理的学习监控第43-45页
        4.2.1 学习监控概述第43-44页
        4.2.2 CSCL中学习监控的类型第44页
        4.2.3 CSCL中监控的内容第44-45页
    4.3 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第45-48页
        4.3.1 设置合理的评价方式及评价原则第46-47页
        4.3.2 恰当的鼓励和激励第47-48页
    4.4 保持理想的社会空间第48-53页
        4.4.1 制定适当的集体任务第48-49页
        4.4.2 提升CSCL中的社会临场感第49-52页
        4.4.3 用非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第52-53页
第五章 社会交互的支持工具第53-64页
    5.1 社会交互支持工具简介第53页
    5.2 几种交互支持工具第53-62页
        5.2.1 群组感知工具第54-57页
        5.2.2 脚本第57-59页
        5.2.3 社会共享元认知工具第59-60页
        5.2.4 反馈与反思工具第60-62页
    5.3 对交互支持工具使用的建议第62-6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本研究的成果第64-65页
        6.1.1 主要成果和结论第64-65页
        6.1.2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第65页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1 调查问卷第69-73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73-74页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菲律宾幼儿华语课堂游戏教学应用及案例分析--以大马尼拉Clayton Learning Center为例
下一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潍坊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