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3页 |
一、现实背景 | 第10-11页 |
二、理论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13-20页 |
一、新创企业 | 第13-15页 |
二、信任受损 | 第15-19页 |
三、团队创业精神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0-23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20-23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23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创业团队人际信任受损与新创企业绩效 | 第24-26页 |
一、不可靠性与新创企业绩效 | 第24-25页 |
二、恶意性与新创企业绩效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创业团队人际信任受损与团队创业精神 | 第26-28页 |
一、不可靠性与团队创业精神 | 第26-27页 |
二、恶意性与团队创业精神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团队创业精神与新创企业绩效 | 第28-31页 |
一、集体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 | 第29页 |
二、协作进取与新创企业绩效 | 第29-30页 |
三、共担风险与新创企业绩效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团队创业精神的中介作用 | 第31-34页 |
一、团队创业精神对不可靠性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 | 第31-32页 |
二、团队创业精神对恶意性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案设计 | 第34-44页 |
第一节 问卷设计依据 | 第34-36页 |
一、问卷结构 | 第34页 |
二、变量测量 | 第34-36页 |
第二节 预测试 | 第36-37页 |
第三节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37-38页 |
一、问卷发放方法 | 第37-38页 |
二、数据样本甄选标准 | 第38页 |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44页 |
一、个人信息 | 第38-40页 |
二、团队信息 | 第40-41页 |
三、企业信息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44-63页 |
第一节 信度和效度 | 第44-45页 |
一、信度分析 | 第44-45页 |
二、效度分析 | 第45页 |
第二节 因子分析 | 第45-49页 |
一、团队创业精神 | 第46-47页 |
二、创业团队人际信任受损 | 第47-48页 |
三、新创企业绩效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相关分析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回归分析 | 第50-58页 |
一、创业团队人际信任受损与新创企业绩效 | 第50-51页 |
二、创业团队人际信任受损与团队创业精神 | 第51-54页 |
三、团队创业精神与新创企业绩效 | 第54-55页 |
四、中介作用检验 | 第55-58页 |
第五节 结果讨论 | 第58-63页 |
一、创业团队人际信任受损为什么会造成新创企业绩效衰退 | 第58-59页 |
二、创业团队人际信任受损为什么会导致团队创业精神退化 | 第59-60页 |
三、团队创业精神为什么会带来新创企业绩效的增加 | 第60-61页 |
四、团队创业精神为什么会起到中介作用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63-7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3-65页 |
一、不可靠性和恶意性是人际信任受损的二维结构 | 第63-64页 |
二、创业团队人际信任受损显著降低新创企业绩效 | 第64页 |
三、团队创业精神显著提高新创企业绩效 | 第64页 |
四、创业团队人际信任受损会导致团队创业精神退化 | 第64-65页 |
五、团队创业精神能够在人际信任受损和新创企业绩效间起中介作用 | 第65页 |
第二节 管理实践启示 | 第65-68页 |
一、强化创业团队成员间信任关系 | 第66页 |
二、培育创业团队的创业精神 | 第66-67页 |
三、完善权益分配制度 | 第67页 |
四、优化创业团队人员结构 | 第67-68页 |
五、鼓励个体成员参与团队决策 | 第68页 |
第三节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68-70页 |
一、研究的局限性 | 第68-69页 |
二、未来研究方向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创业团队与企业成长关系调查问卷 | 第75-7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