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论文

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对农村寄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9-10页
1 引言第10-19页
    1.1 问题提出第10-13页
        1.1.1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不容乐观第10-11页
        1.1.2 当前农村小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与干预不足第11页
        1.1.3 积极心理学能够为提高农村寄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指导第11-13页
    1.2 研究的目的第13-14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1.3.1 理论意义第14-15页
        1.3.2 实践意义第15页
    1.4 研究的方法第15-16页
        1.4.1 文献分析法第15页
        1.4.2 问卷调查法第15-16页
        1.4.3 实验研究法第16页
    1.5 核心概念界定第16-19页
        1.5.1 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第16页
        1.5.2 农村寄宿小学生第16页
        1.5.3 心理健康第16-19页
2 文献综述第19-28页
    2.1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2页
        2.1.1 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第19-20页
        2.1.2 关于积极品质的研究第20页
        2.1.3 关于积极思想的研究第20-22页
        2.1.4 关于积极人际关系的研究第22页
    2.2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第22-26页
        2.2.1 国外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第23-25页
        2.2.2 国内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第25-26页
    2.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第26-28页
3 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效果的实验研究第28-40页
    3.1 实验假设与材料第28-30页
        3.1.1 实验假设第28页
        3.1.2 实验材料第28-30页
    3.2 对象与工具第30-32页
        3.2.1 对象第30-31页
        3.2.2 研究工具第31-32页
    3.3 施测程序第32页
    3.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32页
    3.5 数据统计结果分析第32-40页
        3.5.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数据间结果的描述性统计第32-33页
        3.5.2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数据差异性的方差分析检验第33-36页
        3.5.3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变量在三量表总分上的差异检验第36-38页
        3.5.4 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第38页
        3.5.5 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关于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现状的调查结果第38-39页
        3.5.6 对所使用的三量表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9-40页
4 讨论第40-44页
    4.1 实验结果的讨论第40页
    4.2 调查结果的讨论第40-42页
        4.2.1 对显示出抑郁症状个体结果的讨论第40-41页
        4.2.2 对所有调查者在各量表上得分总体情况的讨论第41页
        4.2.3 对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的讨论第41-42页
        4.2.4 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结果的讨论第42页
    4.3 对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与讨论第42-43页
    4.4 对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效果的主观分析与讨论第43-44页
5 结论第44-45页
    5.1 显示出有抑郁症状的个体比例较高第44页
    5.2 抑郁及韧性总分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第44页
    5.3 留守儿童在韧性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第44页
    5.4 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非常显著的提高了个体的积极情绪第44-45页
6 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第45-49页
    6.1 以“PERMA”理论为依托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学生阅读用书第46页
    6.2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学生展现自身优势的机会第46-47页
    6.3 向全体教师普及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并运用于日常工作第47页
    6.4 培养具有积极心理学知识的心健教育专职教师指导农村学校心建工作第47-49页
7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7页
附录第57-66页
    附录A 测验前指导语及个人信息第57页
    附录B 积极和消极情绪量表(PNANS)第57-58页
    附录C 韧性量表(CD-RISC)第58-59页
    附录D 儿童抑郁量表中文版(CDI)第59-60页
    附录E 认识自我之优势探寻之旅第60-61页
    附录F 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反馈表第61页
    附录G 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第61-62页
    附录H 课程示例展示(积极情绪课程方案)第62-64页
    附录I 课后作业展示第64-66页
致谢第66-68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应对方式与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无意识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