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

新“被”字结构的共时特征及历时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22页
    0.1 选题缘由第11页
    0.2 相关术语的界定第11-12页
    0.3 研究综述第12-19页
        0.3.1 被动式研究综述第12-16页
        0.3.2 新“被”字结构研究综述第16-19页
    0.4 研究意义第19-20页
        0.4.1 理论意义第19-20页
        0.4.2 实践意义第20页
    0.5 研究方法第20-21页
    0.6 语料来源第21-22页
第一章 新“被”字结构的主要类型第22-30页
    1.1 被+动词性成分第22-25页
        1.1.1 被+不及物动词及短语第22-24页
        1.1.2 被+及物动词及短语第24-25页
    1.2 被+名词性成分第25-26页
    1.3 被+形容词性成分第26-27页
    1.4 被+区别词性成分第27页
    1.5 被+兼类词性成分第27页
    1.6 特殊类型第27-30页
        1.6.1 被+数量词性成分第28页
        1.6.2 被+字母词性成分第28页
        1.6.3 被+象声词性成分第28-30页
第二章 新“被”字结构与语义三角第30-50页
    2.1 语义三角是新“被”字结构与传统“被”字结构的根本区别第30-35页
        2.1.1 传统“被”字结构语义是否完整第30-31页
        2.1.2 新“被”字结构语义是否完整第31-34页
        2.1.3 语义三角是二者的根本区别第34-35页
    2.2 新“被”字结构语义三角模型第35-46页
        2.2.1 直接省略型第35-42页
        2.2.2 替代省略型第42-46页
    2.3 几种“被”字结构的辨析第46-50页
        2.3.1 同形“被”字结构第46-48页
        2.3.2 过渡型“被”字结构第48-50页
第三章 新“被”字结构的语义及语用功能第50-54页
    3.1 被动第50页
    3.2 否定第50-54页
第四章 “被”字结构的演化发展研究第54-73页
    4.1 “被”字结构的演化轨迹第54-61页
        4.1.1 “被”字被动义的由来第54-55页
        4.1.2 新“被”字结构的演化性质第55-61页
    4.2 组合成分发展第61-62页
        4.2.1 主语生命度的变化第61页
        4.2.2 “被”之后的成分变化第61-62页
    4.3 语义的发展第62-66页
        4.3.1 语义焦点第62页
        4.3.2 语义色彩第62-66页
    4.4 语用的发展第66-68页
        4.4.1 “量的准则”的考查第67页
        4.4.2 “方式准则”的考查第67-68页
        4.4.3 话语信息量和幽默程度的考查第68页
    4.5 发展原因第68-73页
        4.5.1 词类界限不明第68-69页
        4.5.2 表达的需要第69-70页
        4.5.3 语言经济性的影响第70页
        4.5.4 网络媒体的辅助第70-73页
第五章 新“被”字结构生命力问题研究第73-93页
    5.1 使用频数及比例统计第73-91页
    5.2 分析与总结第91-92页
    5.3 展望第92-93页
结语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L机场全面预算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手帐文化群体网络分享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