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9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9-26页 |
1.3.1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19-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3.3 理论视角 | 第24-26页 |
第二章 L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现状分析 | 第26-36页 |
2.1 调查点概述 | 第26-27页 |
2.1.1 调查地点的选取 | 第26页 |
2.1.2 调查地点概况 | 第26-27页 |
2.2 L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的政策及成就 | 第27-31页 |
2.2.1 国家教育救助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 | 第27-29页 |
2.2.2 L村所在地教育救助政策及成就 | 第29-31页 |
2.3 L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生活状况 | 第31-33页 |
2.3.1 贫困家庭就业状况 | 第31-32页 |
2.3.2 贫困家庭经济收支状况 | 第32-33页 |
2.4 L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费用支出情况 | 第33-34页 |
2.5 L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评价 | 第34-36页 |
第三章 L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效果评估 | 第36-53页 |
3.1 相关性 | 第36-42页 |
3.1.1 为贫困学生公平求学提供保障 | 第36-38页 |
3.1.2 促进贫困学生健康成长 | 第38-39页 |
3.1.3 心理救助欠缺 | 第39-41页 |
3.1.4 社会组织救助发展尚不完善 | 第41-42页 |
3.2 满意度 | 第42-44页 |
3.2.1 对教育救助的认知 | 第42-43页 |
3.2.2 对教育救助的评价和实际需求 | 第43-44页 |
3.3 效应 | 第44-49页 |
3.3.1 学校布局不合理产生的负效应 | 第44-47页 |
3.3.2 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救助的影响 | 第47-49页 |
3.4 公平性 | 第49-53页 |
3.4.1 乡镇教师资源极度匮乏 | 第49-51页 |
3.4.2 均等化救助的不公平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的对策 | 第53-60页 |
4.1 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问题存在的根源 | 第53-55页 |
4.1.1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制度性根源 | 第53-54页 |
4.1.2 贫困家庭自身的能力及观念上的局限性 | 第54-55页 |
4.2 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的对策思考 | 第55-60页 |
4.2.1 建立针对边境特殊贫困群体的精准救助制度 | 第55-56页 |
4.2.2 进一步均衡配置城乡教学资源 | 第56-57页 |
4.2.3 突出社会组织在教育救助中的作用 | 第57-58页 |
4.2.4 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救助 | 第58-59页 |
4.2.5 引导贫困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救助观念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不足 | 第60-6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5.2 研究的不足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一 | 第66-70页 |
附录二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