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论文

针对片上网络的低功耗互连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1 深亚微米工艺下互连第14-15页
        1.1.2 NoC中的互连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数字编码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第16-18页
        1.2.2 低摆幅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状况第18-19页
    1.3 论文内容安排第19-22页
第二章 深亚微米互连线模型与分析第22-34页
    2.1 互连结构简介第22-25页
        2.1.1 传统互连线结构第23-24页
        2.1.2 深亚微米下互连结构第24-25页
    2.2 互连线功耗模型第25-27页
    2.3 互连线延时模型第27-29页
    2.4 互连线物理设计第29-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4页
第三章 低功耗编码技术第34-48页
    3.1 典型低功耗编码第34-38页
        3.1.1 地址总线低功耗编码第34-36页
        3.1.2 数据总线低功耗编码第36-38页
    3.2 串扰抑制编码第38-40页
    3.3 具有抑制串扰能力的低功耗编码——AGM第40-47页
        3.3.1 GM编码模块第42页
        3.3.2 并串转换与串并转换模块第42-43页
        3.3.3 串扰检测模块和抑制串扰模块第43-44页
        3.3.4 AGM解码模块第44-45页
        3.3.5 仿真与分析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针对NoC的低功耗互连设计第48-66页
    4.1 低摆幅电路简介第48-50页
    4.2 典型低摆幅发送器第50-55页
        4.2.1 Multi-VDD型第50-52页
        4.2.2 阈值压降型第52-53页
        4.2.3 电荷分享型第53-55页
    4.3 低摆幅接收器第55-58页
        4.3.1 电流镜灵敏放大器第55-56页
        4.3.2 钟控锁存型灵敏放大器第56-57页
        4.3.3 迟滞比较器第57-58页
    4.4 基于低功耗编码与低摆幅技术的NoC互连设计第58-65页
        4.4.1 CCS基于电荷分享的低摆幅发送器第59-61页
        4.4.2 低摆幅恢复电路第61-62页
        4.4.3 整体仿真平台与仿真结果第62-63页
        4.4.4 性能分析与比较第63-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5.1 总结第66页
    5.2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4页
作者简介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研究--以内蒙古D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