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微博虚拟社群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特点与机制研究

1 绪论第1-13页
   ·研究背景第7-9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页
     ·研究目的第9页
     ·研究意义第9页
   ·研究内容第9-11页
   ·研究方法第11-13页
2 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第13-30页
   ·核心概念第13-19页
     ·非正式学习第13-16页
     ·微博虚拟学习社群第16-18页
     ·非正式学习机制第18-19页
   ·研究现状第19-27页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第19-23页
     ·微博研究现状第23-26页
     ·基于微博的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第26-27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总结与启示第27页
   ·理论基础第27-30页
     ·建构主义理论第27-28页
     ·情境学习理论第28页
     ·群体动力学理论第28-29页
     ·学习共同体理论第29-30页
3 微博虚拟社群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特点第30-69页
   ·研究设计第30-33页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30-32页
     ·研究过程第32-33页
   ·基于五个微博虚拟社群的总体考察第33-52页
     ·五个微博群的概况第33-38页
     ·五个微博虚拟社群的观察分析第38-47页
     ·五个微博虚拟社群的观察结果第47-52页
   ·基于“数学王国”微博虚拟社群的个案分析第52-63页
     ·“数学王国”微博社群中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成员互动特征第52-58页
     ·“数学王国”微博社群中大学生非正式学习交互内容特征第58-63页
     ·“数学王国”微博社群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特点分析第63页
   ·参与者的评判与感受第63-66页
   ·研究结果第66-69页
4 基于微博虚拟社群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机制研究第69-95页
   ·研究设计第69-71页
     ·研究对象第69页
     ·研究过程第69-71页
   ·微博虚拟社群非正式学习干预方案的设计与实践第71-76页
     ·干预方案的设计第71-74页
     ·基于“ps爱好者交流群”的社群观察与实践第74-76页
   ·微博虚拟社群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机制的分析第76-92页
     ·微博虚拟社群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机制概述第76-77页
     ·微博虚拟社群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支持条件第77-80页
     ·微博虚拟社群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方式第80-85页
     ·微博虚拟社群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过程第85-92页
   ·微博虚拟社群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机制的建构第92-95页
5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95-99页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第95-97页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第95-97页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第97页
   ·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第97-99页
     ·研究存在的不足第97-98页
     ·后续研究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4页
附录A 微博社群成员访谈提纲第104-105页
附录B“数学王国”微群抽样成员第105-109页
附录C“ps爱好者交流群”社群成员访谈提纲第109-110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论文摘要第112-113页
Abstract of Thesis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均衡视角下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张家港市为例
下一篇:关于“食物相克”严肃游戏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