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民族的虚无主义--以普希金小说《黑桃皇后》为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绪论 | 第9-14页 |
| 第1章 小说叙事及人物分析 | 第14-30页 |
| ·《黑桃皇后》叙事的时空分析 | 第15-22页 |
| ·小说叙事的空间分析 | 第15-19页 |
| ·性质相反的两个世界 | 第15-17页 |
| ·伯爵夫人书房与丽莎白卧室的寓意 | 第17-18页 |
| ·伯爵夫人卧室的寓意 | 第18-19页 |
| ·小说叙事的时间分析 | 第19-22页 |
| ·伯爵夫人和丽莎白命运的循环重复 | 第19-21页 |
| ·格尔曼跳出命运循环的尝试 | 第21-22页 |
| ·主人公格尔曼性格分析 | 第22-30页 |
| ·“俄国化的德国人” | 第22-23页 |
| ·德意志民族和俄罗斯民族不同的伦理观和财富观 | 第23-24页 |
| ·格尔曼身上两种观念的冲突 | 第24-25页 |
| ·格尔曼做出选择的宗教意涵 | 第25-30页 |
| 第2章 僵化的社会牢笼 | 第30-35页 |
| ·纸牌游戏的历史 | 第32-33页 |
| ·18-19世纪俄罗斯不公正的社会秩序 | 第33-35页 |
| 第3章 社会和民族精神的分裂 | 第35-42页 |
| ·德国因素对俄罗斯国家机构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俄罗斯灵魂对德国因素的不适应 | 第37-39页 |
| ·俄罗斯两种思想流派的碰撞 | 第39-40页 |
| ·共存于同一躯体的两个灵魂 | 第40-42页 |
| 第4章 俄罗斯人的虚无主义 | 第42-47页 |
| ·“魔鬼”格尔曼 | 第42-44页 |
| ·“奥勃洛莫夫性格”和极端性 | 第44-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