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2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2-22页 |
| ·可再生资源和棉秆的利用现状 | 第12-14页 |
| ·棉秆预处理、降解和相关菌株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棉秆的预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棉秆降解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黄原胶及其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黄原胶的主要结构和用途 | 第16-17页 |
| ·黄原胶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有机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有机无土栽培基质的类型 | 第18-19页 |
| ·棉秆无土栽培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压缩营养钵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及内容 | 第20-22页 |
| ·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2章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和产酶工艺优化 | 第22-49页 |
| ·材料 | 第22-24页 |
| ·原材料 | 第22页 |
| ·菌株 | 第22页 |
| ·培养基 | 第22-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 ·分析方法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8页 |
|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 | 第24-25页 |
|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优选 | 第25页 |
| ·出发菌株种子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25页 |
| ·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 | 第25-27页 |
|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试验 | 第27-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48页 |
| ·X13 菌株的初步鉴定和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28-30页 |
| ·X13 菌株与黑曲霉、绿色木霉的产酶能力对比 | 第30-32页 |
| ·X13 菌株发酵产酶条件优化的结果 | 第32-35页 |
| ·X13 菌株发酵产酶培养基优化的结果 | 第35-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3章 野油菜黄单胞菌产黄原胶的培养工艺优化 | 第49-73页 |
| ·材料 | 第49-51页 |
| ·菌株 | 第49页 |
| ·培养基 | 第49页 |
| ·主要试剂 | 第49-50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0-51页 |
| ·分析方法 | 第51页 |
| ·试验方法 | 第51-55页 |
| ·菌株活化 | 第51页 |
| ·种子摇瓶培养 | 第51页 |
| ·种子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51-52页 |
| ·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 | 第52-53页 |
|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试验 | 第53-5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5-72页 |
| ·野油菜黄单胞菌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55页 |
| ·CHYJ 菌株发酵产黄原胶条件优化的结果 | 第55-61页 |
| ·CHYJ 菌株发酵产黄原胶培养基优化的结果 | 第61-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4章 棉秆发酵制备压缩营养钵主料的菌种配伍和发酵工艺优化 | 第73-90页 |
| ·材料 | 第73-75页 |
| ·原辅料 | 第73页 |
| ·菌株 | 第73-74页 |
| ·培养基 | 第74页 |
| ·主要试剂 | 第74-7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75页 |
| ·分析方法 | 第75-76页 |
| ·试验方法 | 第76-78页 |
| ·种子液的制备 | 第76页 |
| ·菌种配伍筛选试验 | 第76页 |
| ·棉秆发酵制备压缩营养钵主料的培养条件优化试验 | 第76-77页 |
| ·棉秆发酵制备压缩营养钵主料的培养基优化试验 | 第77-7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8-89页 |
| ·棉秆发酵制备压缩营养钵主料的菌种配伍试验的结果 | 第78-80页 |
| ·棉秆发酵制备压缩营养钵主料培养条件优化的结果 | 第80-81页 |
| ·棉秆发酵制备压缩营养钵主料培养基优化的结果 | 第81-89页 |
| ·小结 | 第89-90页 |
| 第5章 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复配工艺研究 | 第90-93页 |
| ·材料 | 第90页 |
| ·原辅料 | 第90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90页 |
| ·分析方法 | 第90-91页 |
| ·试验方法 | 第91页 |
| ·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复配工艺研究试验 | 第91页 |
| ·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91-92页 |
| ·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复配工艺研究的结果 | 第91-92页 |
| ·小结 | 第92-93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6页 |
| ·总结 | 第93-94页 |
| ·创新点 | 第94页 |
| ·展望 | 第94-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1页 |
| 附录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