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广西医科大学对外汉语教育概况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广西医科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广西医科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历史沿革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广西医科大学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困境与文化实践课教学的必要性 | 第20-25页 |
一、广西医科大学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困境 | 第21-23页 |
二、文化实践课教学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广西医科大学中华文化实践课教师情况调查 | 第25-34页 |
第一节 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 | 第25-28页 |
一、教师的年龄、职称调查 | 第25-26页 |
二、教师的专业水平调查 | 第26-27页 |
三、教师的教学态度调查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教师的任职性质调查 | 第28-31页 |
一、专职教师上课情况调查 | 第28-29页 |
二、实习教师上课情况调查 | 第29-30页 |
三、其他教师授课情况调查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教师的培训情况调查 | 第31-34页 |
一、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情况调查 | 第31-32页 |
二、教师文化技能培训情况调查 | 第32页 |
三、教师其他小语种培训情况调查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广西医科大学中华文化实践课学生情况调查 | 第34-48页 |
第一节 留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 | 第34-40页 |
一、留学生的国籍、年龄与汉语水平情况调查 | 第34-38页 |
二、留学生学习目的与就业意向情况调查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情况调查 | 第40-48页 |
一、来华前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情况调查 | 第40-41页 |
二、来华学习后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情况调查 | 第41-43页 |
三、学习中华文化实践课前后对比情况调查 | 第43-48页 |
第四章 广西医科大学中华文化实践课教学情况调查 | 第48-64页 |
第一节 教学基本情况调查 | 第48-51页 |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 第48-49页 |
二、开设时间与教学规模 | 第49-50页 |
三、教材编写与教学内容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教学过程情况调查 | 第51-64页 |
一、教学准备 | 第51-53页 |
二、教学具体流程 | 第53-57页 |
三、教学方法 | 第57-61页 |
四、考核方式 | 第61-64页 |
第五章 广西医科大学中华文化实践课教学效果调查及应对措施 | 第64-76页 |
第一节 中华文化实践课的教学效果调查 | 第64-67页 |
一、学生对任课教师评价的调查 | 第64-65页 |
二、学生评价自身学习的调查 | 第65-66页 |
三、学生对教学安排的评价调查 | 第66页 |
四、学生对课程总体评价的调查 | 第66-67页 |
第二节 中华文化实践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 第67-70页 |
一、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和教学内容 | 第67-68页 |
二、更优更有效的人性化教学方式 | 第68-69页 |
三、趣味多样的文化教学模式 | 第69-70页 |
第三节 中华文化实践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 第70-72页 |
一、缺乏更专业的文化课师资 | 第70页 |
二、教学内容不够系统连贯 | 第70-71页 |
三、教材不固定 | 第71页 |
四、学生学习兴趣不稳定 | 第71-72页 |
第四节 中华文化实践课改进的对策建议 | 第72-76页 |
一、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 | 第72-73页 |
二、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与趣味性 | 第73-74页 |
三、规划教材内容,优化教材建设 | 第74-75页 |
四、学生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学习 | 第75-76页 |
结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94页 |
附录一、广西医科大学留学生中华文化实践课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81-84页 |
附录二、广西医科大学留学生中华文化实践课调查问卷(学生卷)(中文) | 第84-88页 |
附录三、广西医科大学留学生中华文化实践课调查问卷(学生卷)(英文) | 第88-92页 |
附录四、中华文化实践活动课图片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