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中华鳖研究概述 | 第11-13页 |
1.1.1 中华鳖的营养价值 | 第11页 |
1.1.2 中华鳖的蛋白质性质研究 | 第11-12页 |
1.1.3 中华鳖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2-13页 |
1.2 抗氧化肽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1.2.1 抗氧化肽的来源 | 第13页 |
1.2.2 抗氧化肽的结构特征 | 第13-14页 |
1.2.3 体外抗氧化能力的评价 | 第14页 |
1.3 抗衰老活性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3.1 自由基衰老学说 | 第15页 |
1.3.2 酵母细胞衰老模型 | 第15-16页 |
1.3.3 酵母细胞的衰老机制 | 第16-18页 |
1.3.4 抗衰老活性物质 | 第18页 |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1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0-21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31页 |
2.2.1 原料预处理 | 第21页 |
2.2.2 中华鳖肉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21页 |
2.2.3 中华鳖肉蛋白的提取与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 第21-22页 |
2.2.4 中华鳖抗氧化肽的酶法制备 | 第22-25页 |
2.2.5 中华鳖肉蛋白酶解产物STPH理化性质测定 | 第25页 |
2.2.6 酵母细胞培养与生长曲线测定 | 第25-27页 |
2.2.7 酵母细胞时序寿命测定 | 第27页 |
2.2.8 酵母细胞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27-28页 |
2.2.9 酵母细胞形态观察 | 第28页 |
2.2.10 抗氧化与抗衰老相关性分析 | 第28页 |
2.2.11 中华鳖肉蛋白酶解产物STPH的分离纯化 | 第28-29页 |
2.2.12 多肽序列鉴定 | 第29-30页 |
2.2.13 分子对接 | 第30页 |
2.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56页 |
3.1 中华鳖肉的营养价值 | 第31-32页 |
3.1.1 基本营养成分 | 第31页 |
3.1.2 氨基酸组成与含量 | 第31-32页 |
3.2 中华鳖肉粗蛋白的提取与相对分子质量 | 第32-34页 |
3.2.1 中华鳖肉粗蛋白的提取 | 第32-33页 |
3.2.2 中华鳖肉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第33-34页 |
3.3 中华鳖肉蛋白酶解工艺的确定 | 第34-38页 |
3.3.1 蛋白酶种类的确定 | 第34页 |
3.3.2 单因素实验 | 第34-36页 |
3.3.3 酶解正交实验 | 第36-38页 |
3.4 中华鳖肉蛋白酶解产物STPH的理化性质 | 第38-41页 |
3.4.1 STPH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第38-39页 |
3.4.2 STPH的组成分析 | 第39页 |
3.4.3 STPH的氨基酸组成与含量 | 第39-41页 |
3.5 中华鳖肉蛋白酶解产物STPH抗衰老活性评价 | 第41-47页 |
3.5.1 酵母密度与生长曲线 | 第41页 |
3.5.2 酵母细胞的时序寿命 | 第41-43页 |
3.5.3 STPH对酵母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43-46页 |
3.5.4 酵母细胞形态观察 | 第46-47页 |
3.5.5 体外抗氧化与抗衰老活性相关性分析 | 第47页 |
3.6 中华鳖肉蛋白酶解产物STPH的分离纯化 | 第47-49页 |
3.7 组分F_(3-1)的抗衰老功效 | 第49-50页 |
3.8 组分F_(3-1)的氨基酸序列 | 第50-51页 |
3.9 肽与FKBP12-FRB的分子对接 | 第51-56页 |
3.9.1 分子对接的准确性 | 第51-52页 |
3.9.2 分子对接结果 | 第52-53页 |
3.9.3 肽与FKBP12-FRB的相互作用 | 第53-54页 |
3.9.4 肽对FKBP12-FRB的影响 | 第54-56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主要结论 | 第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