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 1 前言 | 第9页 |
1. 2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 第9-10页 |
1. 2. 1 运营速度高、节省出行时间 | 第9页 |
1. 2. 2 运输能力较大 | 第9页 |
1. 2. 3 运营费用低,综合经济效益较高 | 第9-10页 |
1. 2. 4 安全、舒适 | 第10页 |
1. 2. 5 对环境影响小 | 第10页 |
1. 3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 4 客运交通需求预测 | 第11页 |
1. 5 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思想 | 第11-12页 |
1. 6 轨道交通客流需求预测方法分析 | 第12-13页 |
1. 7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3-14页 |
2 重庆市居民出行调查统计分析 | 第14-26页 |
2. 1 概要 | 第14页 |
2. 2 居民出行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2. 3 居民出行调查的日期、方式及内容 | 第14-15页 |
2. 3. 1 居民出行调查的日期 | 第14页 |
2. 3. 2 居民出行调查的方式 | 第14-15页 |
2. 3. 3 居民出行调查的内容 | 第15页 |
2. 4 分层随机抽样的应用 | 第15-18页 |
2. 4. 1 层次的划分和抽样率的确定 | 第15-17页 |
2. 4. 2 交通需求统计分析 | 第17-18页 |
2. 5 重庆市居民出行调查分析 | 第18-26页 |
2. 5. 1 分层及样本容量确定 | 第18页 |
2. 5. 2 居民出行调查结果分析 | 第18-26页 |
3 交通需求模型与算法 | 第26-37页 |
3. 1 建模的基础资料 | 第26页 |
3. 1. 1 重庆市居民出行调查 | 第26页 |
3. 1. 2 城市土地使用资料 | 第26页 |
3. 1. 3 公共交通统计资料 | 第26页 |
3. 2 出行发生模型 | 第26-29页 |
3. 2. 1 发生率法 | 第26-27页 |
3. 2. 2 分类分析模型法 | 第27页 |
3. 2. 3 线性回归模型法 | 第27-29页 |
3. 3 交通方式划分模型 | 第29-31页 |
3. 4 出行分布模型 | 第31-35页 |
3. 4. 1 重力模型的基本形式 | 第31页 |
3. 4. 2 修正重力模型 | 第31-32页 |
3. 4. 3 美国公路局模型 | 第32页 |
3. 4. 4 基于美国公路局模型的迭代求解 | 第32-34页 |
3. 4. 5 小区间出行分布向节点间出行分布转化的模型 | 第34-35页 |
3. 5 交通分配模型 | 第35-37页 |
3. 5. 1 最短路径分配算法 | 第35页 |
3. 5. 2 Wardrop均衡原理及其均衡配流模型 | 第35-37页 |
4 改进的Logit模型及其算法实现 | 第37-45页 |
4. 1 效用理论和Logit随机路径选择模型 | 第37-39页 |
4. 1. 1 效用函数理论 | 第37-38页 |
4. 1. 2 Logit型的随机路径选择模型 | 第38-39页 |
4. 2 对Logit随机路径选择模型的评价 | 第39页 |
4. 3 改进的Logit随机路径选择模型 | 第39-45页 |
4. 3. 1 模型假设 | 第39-40页 |
4. 3. 2 建立模型 | 第40页 |
4. 3. 3 计算前的准备工作 | 第40-42页 |
4. 3. 4 逐次分配算法 | 第42-43页 |
4. 3. 5 计算实例 | 第43-44页 |
4. 3. 6 模型评价 | 第44-45页 |
5 客流预测过程和方法 | 第45-56页 |
5. 1 预测过程 | 第45页 |
5. 2 预测模型和方法 | 第45-56页 |
5. 2. 1 出行发生量、吸引量的预测 | 第45-48页 |
5. 2. 2 交通方式划分 | 第48页 |
5. 2. 3 客流分布 | 第48-50页 |
5. 2. 4 客流分配 | 第50-51页 |
5. 2. 5 轻轨客流的推算 | 第51-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A重庆市居民出行交通方式调查表 | 第61-63页 |
附录B2002年各交通小区土地(单位:m2) 和人口资料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