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混凝土耐久性和工作性设计有关方面的研究

§1 文献综述第1-25页
 §1.1 前言第9-10页
 §1.2 典型配合比设计方法评述第10-18页
  §1.2.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第10-14页
  §1.2.2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第14-17页
  §1.2.3 综合评述第17-18页
 §1.3 水泥混凝土工作性测试的理论与方法第18-24页
  §1.3.1 水泥浆试验第18-19页
  §1.3.2 砂浆试验第19-20页
  §1.3.3 混凝土试验第20-22页
  §1.3.4 用砂浆工作性反映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可能性第22-24页
 §1.4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24-25页
§2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方面的研究——粗集料破碎率的提出第25-39页
 §2.1 前言第25-26页
 §2.2 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及试验方法第26-27页
  §2.2.1 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第26-27页
  §2.2.2 试验方法第27页
 §2.3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27-36页
  §2.3.1 5-20普通河卵石混凝土第30-31页
  §2.3.2 5-20石灰岩碎石混凝土地第31-34页
  §2.3.3 5-10及5-20玄武岩碎石混凝土第34-36页
 §2.4 耐久性设计新参数——粗集料破碎率的提出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3 混凝土强度设计方面的研究  水灰比定则的验证及胶凝材料级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39-46页
 §3.1 前言第39-40页
 §3.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第40页
  §3.2.1 原材料第40页
  §3.2.2 试验方法第40页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40-45页
  §3.3.1 5-20普通河卵石混凝土强度试验第40-42页
  §3.3.2 5-20石灰岩碎石混凝土强度试验第42页
  §3.3.3 5-10玄武岩碎石混凝土强度试验第42-43页
  §3.3.4 5-20玄武岩碎石混凝土强度试验第43页
  §3.3.5 胶凝材料级配对5-10玄武岩碎石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设计方面的研究第46-122页
 §4.1 前言第46-47页
 §4.2 砂浆中塑化剂饱和掺量的研究第47-52页
  §4.2.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第47-48页
  §4.2.2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48-52页
  §4.2.3 本节小结第52页
 §4.3 对漏斗测试新拌水泥混凝土流动性方法的流变学改进第52-65页
  §4.3.1 原材料第52-53页
  §4.3.2 改进试验第53-64页
  §4.3.3 试验规程第64-65页
  §4.3.4 本节小结第65页
 §4.4 砂浆流变性的研究第65-89页
  §4.4.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第65-66页
  §4.4.2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66-86页
  §4.4.3 砂浆流变性设计第86-88页
  §4.4.4 本节小结第88-89页
 §4.5 新拌混凝土中粗集料吸附水率的研究第89-94页
  §4.5.1 前言第89页
  §4.5.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第89-91页
  §4.5.3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91-94页
  §4.5.4 本节小结第94页
 §4.6 新拌混凝土中塑化剂饱和掺量的研究第94-108页
  §4.6.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第94-96页
  §4.6.2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96-107页
  §4.6.3 预测混凝土中塑化剂饱和掺量的数学模型第107-108页
  §4.6.4 本节小结第108页
 §4.7 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设计的研究第108-119页
  §4.7.1 前言第108-109页
  §4.7.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第109-111页
  §4.7.3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111-119页
  §4.7.4 本节小结第119页
 §4.8 本章小结第119-122页
§5 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第122-140页
 §5.1 前言第122-125页
 §5.2 完善配合比设计体系的相关理论与假设第125-132页
  §5.2.1 基本假设第125-126页
  §5.2.2 耐久性方面第126-127页
  §5.2.3 强度方面第127页
  §5.2.4 工作性方面第127-132页
 §5.3 完善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体系的构成第132-138页
 §5.4 本章小结第138-140页
§6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140-143页
 §6.1 论文总结第140-142页
 §6.2 展望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泥主要特性对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轨道交通客流宏观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