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7-41页 |
1.1 陶瓷的强韧化 | 第8-12页 |
1.2 仿生结构设计 | 第12-14页 |
1.3 层状复合材料 | 第14-17页 |
1.4 层合材料制备 | 第17-20页 |
1.5 层合材料性能 | 第20-23页 |
1.6 层合材料强韧化机制 | 第23-29页 |
1.7 残余应力及测试方法 | 第29-34页 |
1.8 本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1页 |
第二章 层合材料残余应力分析与优化设计 | 第41-67页 |
2.1 层合材料残余应力分析 | 第42-56页 |
2.1.1 残余应力的分布类型 | 第42-43页 |
2.1.2 基于均匀应变模型的对称型层状材料残余应力计算 | 第43-45页 |
2.1.3 基于非均匀应变模型的对称型层状材料残余应力计算 | 第45-50页 |
2.1.4 基于非均匀应变模型的非对称型层状材料残余应力计算 | 第50-56页 |
2.1.5 小结 | 第56页 |
2.2 层合材料优化设计准则 | 第56-64页 |
2.2.1 最佳层厚比原则 | 第56-61页 |
2.2.2 最小层数原则 | 第61-63页 |
2.2.3 强度与韧性的关系 | 第63-64页 |
2.2.4 小结 | 第64页 |
2.3 结语 | 第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第三章 压痕法测试脆性材料残余应力 | 第67-85页 |
3.1 维氏压痕法测试残余应力 | 第67-69页 |
3.2 赫兹接触理论基础 | 第69-75页 |
3.3 球压法测试残余应力问题研究 | 第75-82页 |
3.3.1 应力梯度和接触应力的均强度准则 | 第76-79页 |
3.3.2 临界问题与局部强度 | 第79-82页 |
3.4 结语 | 第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第四章 实验方法和制备工艺 | 第85-97页 |
4.1 制备工艺 | 第85-88页 |
4.2 结构观察和性能测试 | 第88-91页 |
4.3 制备方法与烧结性能 | 第91-95页 |
4.4 结语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7页 |
第五章 常温性能研究 | 第97-123页 |
5.1 几何结构因素对常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97-109页 |
5.2 层合材料中残余应力及分布 | 第109-113页 |
5.3 球形压痕与损伤分析 | 第113-121页 |
5.4 结语 | 第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高温性能研究 | 第123-143页 |
6.1 高温强度与高温弹性模量 | 第123-128页 |
6.2 高温下的应力松弛 | 第128-132页 |
6.3 高温蠕变行为 | 第132-141页 |
6.4 结语 | 第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3页 |
第七章 预应力陶瓷抗冲击性能研究 | 第143-153页 |
7.1 预应力陶瓷与装甲材料 | 第143-145页 |
7.2 试样制备过程 | 第145页 |
7.3 实验与讨论 | 第145-150页 |
7.4 残余应力分析 | 第150-151页 |
7.5 结语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3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53-155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5-156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56-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