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第7-8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一) 离合词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二) 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四、理论依据 | 第12-14页 |
(一) 对比分析法 | 第12-13页 |
(二) 中介语理论 | 第13页 |
(三) 偏误分析理论 | 第13-1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 统计及筛选的方法 | 第14-15页 |
(二) 问卷调查的方法 | 第15页 |
(三) 定性分析的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调查研究 | 第16-27页 |
一、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 第16-18页 |
(一) 抽样分析 | 第16页 |
(二) 题型设计 | 第16-17页 |
(三) 问卷举例 | 第17-18页 |
(四) 调查对象 | 第18页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8-27页 |
(一) 调查对象情况分析 | 第18-19页 |
(二) 客观题调查结果分析 | 第19-23页 |
(三) 主观题调查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第二章 偏误分析 | 第27-36页 |
一、偏误描写 | 第27-32页 |
(一) 用补语扩展的偏误 | 第27-29页 |
(二) 用定语扩展,包括数量词、代词、名词、“什么”、形容词 | 第29页 |
(三) 用动态助词“着”“了”“过”“的”扩展的偏误 | 第29-30页 |
(四) 用倒装、重叠扩展,重叠句式包括“AAB”和“A了AB” | 第30-31页 |
(五) 用宾语扩展的偏误 | 第31-32页 |
二、偏误成因 | 第32-36页 |
(一) 母语的迁移作用 | 第32-33页 |
(二) 目的语过度泛化 | 第33-34页 |
(三) 学生的习得策略 | 第34-35页 |
(四) 离合词本身的复杂性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离合词教学建议 | 第36-39页 |
一、加强离合词本体研究 | 第36页 |
二、教学策略上进行“模块化教学” | 第36-37页 |
(一) 模块一:离合词概念感知 | 第36-37页 |
(二) 模块二:离合词插入类型的讲解和运用 | 第37页 |
(三) 模块三:离合词总结和操练 | 第37页 |
三、有针对性地练习和复习 | 第37-38页 |
四、教材编写的改善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