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交叉口左转待行区设置参数和通行能力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左转待行区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研究 | 第16-30页 |
·交通组织和交通组织优化 | 第16-17页 |
·交通组织 | 第16-17页 |
·交通组织优化 | 第17页 |
·交叉口渠化目的及设计原则 | 第17-18页 |
·交叉口渠化目的 | 第17-18页 |
·交叉口渠化设计原则 | 第18页 |
·平面交叉口左转车流的特性分析 | 第18-20页 |
·左转车流的冲突特性 | 第18-19页 |
·左转车流的交通影响 | 第19-20页 |
·左转车流交通组织方法 | 第20-25页 |
·基于左转机动车流的交叉口渠化方法 | 第20-21页 |
·左转专用车道及相位的设置原则和常用方法 | 第21-24页 |
·左转交通组织方法 | 第24-25页 |
·左转机动车等待行区的概念和交通组织方法 | 第25-29页 |
·左转待行区的概念 | 第25-26页 |
·左转待行区的交通组织方法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左转待行区交叉口的基本参数研究 | 第30-40页 |
·平面信号交叉口的基本参数 | 第30-32页 |
·左转专用车道的几何设计 | 第32-33页 |
·左转专用车道的长度 | 第32-33页 |
·左转车道宽度 | 第33页 |
·左转待行区第二停车线位置模型建立 | 第33-39页 |
·第二停车线基本参数的设定 | 第34-35页 |
·第二停车线位置模型的建立 | 第35-38页 |
·模型的优化拓展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左转待行区的设置条件分析 | 第40-50页 |
·左转待行区的使用现状 | 第40-41页 |
·左转车排队溢出分析 | 第41-45页 |
·左转车道排队溢出的第一种情形 | 第42-43页 |
·左转车道排队溢出第二种的情形 | 第43-44页 |
·左转车道排队溢出的第三种情形 | 第44-45页 |
·左转车道排队溢出的几种情形变化分析 | 第45-48页 |
·左转车道排队溢出变化的第一种情形 | 第45-46页 |
·左转车道排队溢出变化的第二种情形 | 第46-47页 |
·左转车道排队溢出变化的第三种情形 | 第47-48页 |
·左转车道排队溢出变化的第四种情形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左转待行区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研究 | 第50-67页 |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 第50-53页 |
·交叉口绿灯间隔时间 | 第53-54页 |
·左转待行区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研究 | 第54-58页 |
·实例分析 | 第58-66页 |
·交叉口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58-60页 |
·交叉口交通控制和管理现状 | 第60页 |
·交叉口信号调整及渠化 | 第60-63页 |
·交叉口改善后的延误与通行能力比较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项目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