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用汉语课本1》在摩洛哥的适用性研究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对外汉语教材分析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2.2 教材适用性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摩洛哥学生需求分析 | 第18-38页 |
2.1 问卷设计 | 第18-19页 |
2.1.1 调查问题 | 第18页 |
2.1.2 发放对象 | 第18页 |
2.1.3 问卷问题设计 | 第18页 |
2.1.4 数据收集和分析 | 第18-19页 |
2.2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19-37页 |
2.2.1 对象基本信息统计及分析 | 第19-20页 |
2.2.2 对象目标需求统计及分析 | 第20-22页 |
2.2.3 对象学习需求分析统计 | 第22-28页 |
2.2.4 教材使用评价统计 | 第28-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摩洛哥汉语教师访谈分析 | 第38-46页 |
3.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介绍 | 第38页 |
3.2 访谈结果归纳 | 第38-44页 |
3.3 总结与思考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新实用汉语课本1》课本分析 | 第46-62页 |
4.1 教材的设计理念与总体结构 | 第46页 |
4.2 语音分析 | 第46-49页 |
4.2.1 声母和韵母 | 第47-48页 |
4.2.2 声调 | 第48页 |
4.2.3 语音部分的适用性 | 第48-49页 |
4.3 文化与汉字分析 | 第49-50页 |
4.3.1 文化部分的情况 | 第49页 |
4.3.2 汉字部分的情况 | 第49-50页 |
4.3.3 文化部分与汉字部分的适用性 | 第50页 |
4.4 练习分析 | 第50-56页 |
4.4.1 语音练习 | 第50-52页 |
4.4.2 会话练习、练习与运用 | 第52-55页 |
4.4.3 综合练习 | 第55-56页 |
4.4.4 练习部分的适用性 | 第56页 |
4.5 词汇分析 | 第56-58页 |
4.5.1 词性标注与注释 | 第57页 |
4.5.2 词语搭配 | 第57页 |
4.5.3 词汇部分的适用性 | 第57-58页 |
4.6 话题分析 | 第58-59页 |
4.6.1 话题部分的情况 | 第58-59页 |
4.6.2 话题部分的适用性 | 第59页 |
4.7 语法项目分析 | 第59-61页 |
4.7.1 语法部分的情况 | 第59-61页 |
4.7.2 语法部分的适用性 | 第6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基于适用性探究的教材选用建议 | 第62-66页 |
5.1 语音相关建议 | 第62页 |
5.2 词汇相关建议 | 第62-63页 |
5.3 语法项目相关建议 | 第63页 |
5.4 话题相关建议 | 第63-64页 |
5.5 练习相关建议 | 第64页 |
5.6 其它建议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6-68页 |
6.1 本研究主要观点 | 第66-67页 |
6.2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一:学生调查问卷(汉语版) | 第71-75页 |
附录二:学生调查问卷(英语版) | 第75-80页 |
附录三:教师访谈内容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