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4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三文鱼及冷烟熏加工产品安全隐患 | 第14-17页 |
1.2.1 三文鱼及其营养价值 | 第14-15页 |
1.2.2 三文鱼加工及冷烟熏产品安全隐患 | 第15-16页 |
1.2.3 单增李斯特菌及冷烟熏三文鱼产品灭菌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热杀菌技术 | 第17-19页 |
1.3.1 杀菌技术概述 | 第17页 |
1.3.2 传统热杀菌技术 | 第17-18页 |
1.3.3 新型热杀菌技术 | 第18-19页 |
1.4 微波杀菌技术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1.4.1 微波杀菌技术机理 | 第19-21页 |
1.4.2 微波杀菌影响因素及不均匀性问题 | 第21-22页 |
1.4.3 微波杀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 第22页 |
1.5 食品热处理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1.5.1 食品热灭菌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5.2 食品热处理品质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5.3 食品热灭菌动力学及热处理品质动力学优化 | 第26-27页 |
1.6 食品介电特性 | 第27-30页 |
1.6.1 介电特性概念 | 第27页 |
1.6.2 影响食品介电特性因素 | 第27-30页 |
1.6.3 食品介电特性与微波热处理 | 第30页 |
1.7 模拟食品及微波热处理模型应用 | 第30-31页 |
1.8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1.9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2-34页 |
1.9.1 研究思路 | 第32-33页 |
1.9.2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第二章 冷烟熏三文鱼单增李斯特菌热杀菌动力学研究 | 第34-4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0页 |
2.1.1 材料 | 第34-36页 |
2.1.2 样品接菌 | 第36页 |
2.1.3 染菌冷烟熏三文鱼热处理 | 第36-37页 |
2.1.4 李斯特菌计数 | 第37-38页 |
2.1.5 李斯特菌热失活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2.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9-4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2.2.1 冷烟熏三文鱼热处理升温曲线 | 第40页 |
2.2.2 冷烟熏三文鱼李斯特菌热失活曲线 | 第40-42页 |
2.2.3 冷烟熏三文鱼李斯特菌热杀菌动力学参数 | 第42-45页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45-48页 |
2.3.1 讨论 | 第45-47页 |
2.3.2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冷烟熏三文鱼热处理过程中品质变化动力学研究 | 第48-6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3.1.2 冷烟熏三文鱼热处理 | 第49-50页 |
3.1.3 热处理样品品质测定 | 第50页 |
3.1.4 数据分析 | 第50-5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5页 |
3.2.1 冷烟熏三文鱼的传热曲线 | 第52-53页 |
3.2.2 加热温度对冷烟熏三文鱼品质影响 | 第53-56页 |
3.2.3 加热时间(强度)对冷烟熏三文鱼品质影响 | 第56-62页 |
3.2.4 动力学模型应用 | 第62-65页 |
3.3 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冷烟熏三文鱼介电特性研究 | 第67-8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4.1.1 材料 | 第68页 |
4.1.2 介电特性测定 | 第68-70页 |
4.1.3 穿透深度的计算 | 第70页 |
4.1.4 电导率测定 | 第7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70-78页 |
4.2.1 温度和频率对冷烟熏三文鱼介电常数影响 | 第70-72页 |
4.2.2 温度和频率对冷烟熏三文鱼介电损耗因数的影响 | 第72-74页 |
4.2.3 离子电导率对介电损耗因数影响 | 第74-76页 |
4.2.4 工业常用微波频率下冷烟熏三文鱼介电特性的变化 | 第76-77页 |
4.2.5 穿透深度 | 第77-78页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78-80页 |
4.3.1 讨论 | 第78-79页 |
4.3.2 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冷烟熏三文鱼模拟食品开发及其微波热处理模拟与验证 | 第80-9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81-86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81-82页 |
5.1.2 模拟食品介电特性测量和穿透深度的计算 | 第82页 |
5.1.3 冷烟熏三文鱼的热特性参数测定 | 第82-83页 |
5.1.4 计算机模拟微波辅助巴氏杀菌 | 第83-84页 |
5.1.5 微波处理模拟食品及图像采集和分析 | 第84-85页 |
5.1.6 冷烟熏三文鱼微波热杀菌及热水杀菌处理 | 第85-86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86-91页 |
5.2.1 不同配方模拟食品介电特性与冷烟熏三文鱼介电特性比较 | 第86-88页 |
5.2.2 计算机模拟微波辅助热处理热型分析 | 第88页 |
5.2.3 模拟食品微波辅助加热与计算机模拟热型比较 | 第88-89页 |
5.2.4 冷烟熏三文鱼微波杀菌验证 | 第89-91页 |
5.3 小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结论 | 第93-94页 |
6.2 创新 | 第94页 |
6.3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个人简介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