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习心理学论文

小学生错别字原因分析--基于汉字部件层面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2-27页
    1.1 错别字的定义第13页
    1.2 关于小学生错别字的研究综述第13-22页
        1.2.1 小学生错别字的类型第13-15页
        1.2.2 小学生错别字中部件错误分类第15-16页
        1.2.3 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第16-19页
        1.2.4 小学生错别字的应对策略第19-21页
        1.2.5 关于汉字错别字的研究方法第21-22页
    1.3 关于汉字部件的研究第22-25页
        1.3.1 汉字部件的分类第22-23页
        1.3.2 关于汉字部件与整字的研究第23-25页
    1.4 关于汉字教学方法的研究第25-27页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第27-32页
    2.1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27-28页
        2.1.1 研究内容的不足第27-28页
        2.1.2 研究方法的不足第28页
    2.2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第28-29页
    2.3 研究思路第29-30页
    2.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0页
        2.4.1 研究内容第30页
        2.4.2 研究方法第30页
    2.5 研究意义第30-32页
        2.5.1 理论意义第30-31页
        2.5.2 实践意义第31-32页
第三章 小学生部件错误类型的错别字集第32-40页
    3.1 汉字中的偏旁、部首及部件第32-34页
        3.1.1 关于偏旁定义的研究第32页
        3.1.2 关于部首定义的研究第32-33页
        3.1.3 关于部件定义的研究第33-34页
    3.2 小学生部件错误类型错别字集第34-40页
第四章 部件错误类型错别字的错误原因研究第40-56页
    4.1 实验一:部件易错性对汉字书写的影响第40-42页
        4.1.1 实验目的第40页
        4.1.2 实验方法第40-41页
            4.1.2.1 实验被试第40页
            4.1.2.2 实验材料第40页
            4.1.2.3 实验设计第40-41页
            4.1.2.4 实验程序第41页
        4.1.3 实验结果第41-42页
        4.1.4 讨论第42页
        4.1.5 结论第42页
    4.2 实验二:部件相似性对汉字识别的影响第42-47页
        4.2.1 实验目的第43页
        4.2.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4.2.2.1 实验被试第43页
            4.2.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3页
            4.2.2.3 实验设计第43-44页
            4.2.2.4 实验程序第44-45页
        4.2.3 实验结果第45-46页
            4.2.3.1 数据处理第45页
            4.2.3.2 结果第45-46页
        4.2.4 讨论第46-47页
        4.2.5 结论第47页
    4.3 实验三:成字部件与非成字部件对汉字书写的影响第47-51页
        4.3.1 实验目的第48页
        4.3.2 实验方法第48-49页
            4.3.2.1 实验被试第48页
            4.3.2.2 实验材料第48页
            4.3.2.3 实验设计第48页
            4.3.2.4 实验程序第48-49页
        4.3.3 实验结果第49-50页
            4.3.3.1 数据处理第49页
            4.3.3.2 结果第49-50页
        4.3.4 讨论第50页
        4.3.5 结论第50-51页
    4.4 实验四:成字部件与非成字部件对汉字识别的影响第51-56页
        4.4.1 实验目的第51页
        4.4.2 实验方法第51-53页
            4.4.2.1 实验被试第51页
            4.4.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1-52页
            4.4.2.3 实验设计第52页
            4.4.2.4 实验程序第52-53页
        4.4.3 实验结果第53-54页
            4.4.3.1 数据处理第53页
            4.4.3.2 结果第53-54页
        4.4.4 讨论第54-55页
        4.4.5 结论第55-56页
第五章 基于部件层面对小学生汉字学习的教育建议第56-62页
    5.1 合理运用部件教学法教学第57-58页
    5.2 合理运用汉字结构分析识字法第58-59页
    5.3 关于小学识字教材的建议第59-60页
    5.4 对教师的建议第60-61页
    5.5 对学生和家长的建议第61-62页
第六章 总讨论和结论第62-67页
    6.1 总讨论第62-64页
        6.1.1 部件错误是小学生错别字的一类错误类型第62-63页
        6.1.2 部件的相似性影响汉字的识别第63-64页
        6.1.3 汉字书写中,成字部件会干扰非成字部件的正确书写第64页
    6.2 研究的贡献、创新点、不足和展望第64-66页
        6.2.1 贡献与创新点第64-65页
        6.2.2 不足与展望第65-66页
    6.3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第70-84页
致谢第84-86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省境外人才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内地西藏中学生社会支持、疏离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