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数据调查与分析 | 第17-29页 |
2.1 行人违章过街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19页 |
2.2 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数据调查 | 第19-23页 |
2.2.1 调查对象 | 第19-20页 |
2.2.2 调查方法及地点选择 | 第20-23页 |
2.3 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数据处理 | 第23-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模型 | 第29-37页 |
3.1 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函数 | 第29-31页 |
3.1.1 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数据构建 | 第29-30页 |
3.1.2 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函数 | 第30-31页 |
3.2 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模型构建 | 第31-34页 |
3.2.1 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分析法) | 第31-32页 |
3.2.2 Cox比例风险模型 | 第32-34页 |
3.3 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34页 |
3.4 模型的参数检验 | 第34-35页 |
3.5 模型的验证 | 第35-36页 |
3.6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分布规律 | 第37-56页 |
4.1 单个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分布规律 | 第37-43页 |
4.1.1 人民中路-正义路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分布规律 | 第37-40页 |
4.1.2 白龙路-新迎路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分布规律 | 第40-43页 |
4.2 单因素对人民中路-正义路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影响分析 | 第43-49页 |
4.2.1 出行时段对人民中路-正义路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影响分析.. | 第44-45页 |
4.2.2 性别对人民中路-正义路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影响分析 | 第45-47页 |
4.2.3 年龄对人民中路-正义路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影响分析 | 第47-49页 |
4.3 单因素对白龙路-新迎路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影响分析 | 第49-55页 |
4.3.1 出行时段对白龙路-新迎路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4.3.2 性别对白龙路-新迎路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影响分析 | 第51-53页 |
4.3.3 年龄对白龙路-新迎路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影响分析 | 第53-55页 |
4.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的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分析 | 第56-72页 |
5.1 选取行人过街忍耐时间影响变量 | 第56-57页 |
5.2 建立行人过街忍耐时间COX比例风险模型 | 第57-60页 |
5.2.1 比例风险PH假定检验 | 第57-59页 |
5.2.2 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 | 第59-60页 |
5.3 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相关影响变量分析 | 第60-64页 |
5.4 模型的验证 | 第64-67页 |
5.5 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改善方案 | 第67-70页 |
5.5.1 基于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人行信号优化方案 | 第67-68页 |
5.5.2 改善行人过街行为的措施 | 第68-70页 |
5.6 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