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范围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6页 |
1.6 章节安排 | 第16-19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移动学习APP的概念确定 | 第19页 |
2.1.2 外语类移动学习APP的特性 | 第19-20页 |
2.2 国内外移动学习APP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2.2.1 国内移动学习APP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2.2.2 国外移动学习APP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2.3 国内外移动学习APP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2.3.1 国内移动学习APP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第26页 |
2.3.2 国外移动学习APP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第26-27页 |
2.4 研究反思 | 第27-28页 |
2.5 研究问题 | 第28-29页 |
第3章 师范类大学生外语类移动学习APP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第29-39页 |
3.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3.1.1 技术接受与使用的统一理论模型(UTAUT) | 第29-30页 |
3.1.2 任务技术匹配理论(TTF) | 第30-31页 |
3.1.3 感知风险理论 | 第31-32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32-37页 |
3.2.1 研究模型初步构建 | 第32-34页 |
3.2.2 研究变量与研究假设 | 第34-37页 |
3.3 研究假设汇总 | 第37-39页 |
第4章 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 第39-54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39页 |
4.2 变量的测量 | 第39-43页 |
4.2.1 任务/技术匹配 | 第39-40页 |
4.2.2 努力预期 | 第40-41页 |
4.2.3 绩效预期 | 第41页 |
4.2.4 社会影响 | 第41页 |
4.2.5 感知风险 | 第41-42页 |
4.2.6 感知趣味性 | 第42页 |
4.2.7 服务关怀性 | 第42-43页 |
4.2.8 使用投入 | 第43页 |
4.2.9 使用意愿 | 第43页 |
4.2.10 其他问项 | 第43页 |
4.3 问卷的前测及修改 | 第43-52页 |
4.3.1 信度分析 | 第44-45页 |
4.3.2 效度分析 | 第45-52页 |
4.3.3 正式问卷的生成 | 第52页 |
4.4 正式问卷的发放 | 第52-54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54-72页 |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4-57页 |
5.1.1 个人基本信息 | 第54-55页 |
5.1.2 外语类移动学习APP使用情况 | 第55页 |
5.1.3 变量问项的描述性统计 | 第55-57页 |
5.2 正态分布检验 | 第57-58页 |
5.3 信度检测 | 第58-59页 |
5.4 效度检测 | 第59-62页 |
5.4.1 内容效度分析 | 第59-60页 |
5.4.2 建构效度分析 | 第60-62页 |
5.5 任务/技术匹配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62-64页 |
5.6 结构方程建模与模型拟合度检验 | 第64-70页 |
5.6.1 构建模型 | 第64-65页 |
5.6.2 模型拟合度检验 | 第65-66页 |
5.6.3 模型修正 | 第66-7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6章 研究结果讨论 | 第72-80页 |
6.1 假设结果检验 | 第72-73页 |
6.2 最终模型 | 第73页 |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3-75页 |
6.4 促进外语类移动学习APP课堂应用与研发推广的相关策略 | 第75-80页 |
第7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附录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