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0 前言 | 第12-25页 |
| 0.1 壳寡糖介绍 | 第12-13页 |
| 0.1.1 壳寡糖的性质及应用 | 第12-13页 |
| 0.1.2 壳聚(寡)糖的抑菌作用研究 | 第13页 |
| 0.2 活性氧 | 第13-17页 |
| 0.2.1 活性氧的性质和检测技术 | 第13-14页 |
| 0.2.2 活性氧引起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 | 第14-17页 |
| 0.3 蛋白质组学 | 第17-23页 |
| 0.3.1 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17页 |
| 0.3.2 微生物蛋白质组学 | 第17-18页 |
| 0.3.3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和技术路线 | 第18页 |
| 0.3.4 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和分析 | 第18-22页 |
| 0.3.5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 0.4 立题背景、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 1 壳寡糖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 第25-36页 |
| 1.1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 1.2 方法与步骤 | 第26-28页 |
| 1.2.1 菌种的活化 | 第26页 |
| 1.2.2 壳寡糖对 E.coli 的抑菌效果试验及浓度的测定 | 第26页 |
| 1.2.3 壳寡糖对 E.coli 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 1.2.4 壳寡糖对 E.coli 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27页 |
| 1.2.5 壳寡糖对大肠杆菌抑菌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检测 | 第27-28页 |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 1.3.1 壳寡糖对大肠杆菌作用浓度的确定 | 第28-29页 |
| 1.3.2 壳寡糖对大肠杆菌菌体完整性的影响检测 | 第29-31页 |
| 1.3.3 壳寡糖对大肠杆菌抑菌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检测 | 第31-34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2 壳寡糖诱导大肠杆菌的氧化损伤研究 | 第36-43页 |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36页 |
| 2.2 方法与步骤 | 第36-38页 |
| 2.2.1 大肠杆菌胞内活性氧的定量检测 | 第36-37页 |
| 2.2.2 壳寡糖对大肠杆菌质膜的氧化损伤作用 | 第37页 |
| 2.2.3 壳寡糖对大肠杆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作用 | 第37-38页 |
| 2.2.4 壳寡糖对大肠杆菌 DNA 的氧化损伤作用 | 第38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 2.3.1 大肠杆菌胞内活性氧的定量检测 | 第38-39页 |
| 2.3.2 壳寡糖对大肠杆菌质膜的氧化损伤作用 | 第39-40页 |
| 2.3.3 壳寡糖对大肠杆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作用 | 第40-41页 |
| 2.3.4 壳寡糖对大肠杆菌 DNA 的氧化损伤作用 | 第41-4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3 壳寡糖处理大肠杆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43-60页 |
| 3.1 试剂与仪器 | 第43-44页 |
| 3.2 方法与步骤 | 第44-46页 |
| 3.2.1 样品的制备 | 第44页 |
| 3.2.2 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 | 第44-45页 |
| 3.2.3 大肠杆菌差异蛋白质的质谱鉴定 | 第45-46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60页 |
| 3.3.1 大肠杆菌总蛋白的提取和双向电泳 | 第46-48页 |
| 3.3.2 大肠杆菌差异蛋白的质谱鉴定与生物信息分析 | 第48-6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60页 |
| 4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 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73页 |
| 附录 | 第73-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个人简历 | 第90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