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 | 第9页 |
1.2 国内外关于概念转变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向 | 第10-11页 |
1.3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1 文献资料法 | 第11-12页 |
1.3.2 问卷调查法 | 第12页 |
1.3.3 案例分析法 | 第12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介绍 | 第12-13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3-21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2.1.1 概念的定义 | 第13页 |
2.1.2 前概念 | 第13-14页 |
2.1.3 科学概念 | 第14页 |
2.1.4 概念转变 | 第1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2.1 认知发展理论 | 第14-15页 |
2.2.2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2.2.3 认知结构理论 | 第16页 |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2.3 概念转变模型的发展与完善 | 第17-21页 |
2.3.1 基于认识论的概念转变模型 | 第17-18页 |
2.3.2 以本体论为基础的概念转变模型 | 第18-20页 |
2.3.3 以心理学为基础创建的概念转变模型 | 第20-21页 |
3 关于高中生地理概念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1-26页 |
3.1 调查方法 | 第21页 |
3.1.1 课堂提问 | 第21页 |
3.1.2 访谈法 | 第21页 |
3.1.3 问卷调查法 | 第21页 |
3.1.4 制作概念图 | 第21页 |
3.2 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地理学科前概念进行诊断 | 第21-24页 |
3.2.1 调查对象 | 第21-22页 |
3.2.2 调查目的和形式 | 第22页 |
3.2.3 调查及诊断分析 | 第22-24页 |
3.3 高中生地理概念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 第24-26页 |
3.3.1 日常生活经验 | 第24页 |
3.3.2 地域不同影响前概念 | 第24-25页 |
3.3.3 知识的负迁移 | 第25页 |
3.3.4 形式类比概念 | 第25-26页 |
3.3.5 地理学科自身特点 | 第26页 |
3.3.6 教师方面因素 | 第26页 |
4 实现高中生地理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与范例 | 第26-34页 |
4.1 实现概念转变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 第26-29页 |
4.1.1 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进行概念转变 | 第27-28页 |
4.1.2 利用模拟地理实验促进地理概念转变 | 第28页 |
4.1.3 利用真实情景促进地理概念转变 | 第28-29页 |
4.2 教学设计 | 第29-34页 |
4.2.1 教学设计——大气的温室效应 | 第29-32页 |
4.2.2 教学设计——水循环 | 第32-34页 |
5 关于概念转变教学模式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实证研究 | 第34-38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34页 |
5.2 实验对象 | 第34-35页 |
5.3 实验假设 | 第35页 |
5.4 实验变量 | 第35页 |
5.4.1 自变量 | 第35页 |
5.4.2 因变量 | 第35页 |
5.4.3 控制变量 | 第35页 |
5.5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5.5.1 教学材料 | 第35页 |
5.5.2 测试材料 | 第35-36页 |
5.6 实验过程 | 第36页 |
5.6.1 实验前测 | 第36页 |
5.6.2 具体实施阶段 | 第36页 |
5.6.3 后测 | 第36页 |
5.7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5.7.1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5.7.2 实验前后学生地理成绩的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5.8 实验结论 | 第38页 |
6 结论与反思 | 第38-4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38-39页 |
6.2 研究的反思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附问卷调查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