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12-14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医院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医院管理创新的含义和特点 | 第17-19页 |
2.1.1 医院管理创新的含义 | 第17-18页 |
2.1.2 医院管理创新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 医院管理创新的内容和方式 | 第19-21页 |
2.2.1 医院管理创新的内容 | 第19-20页 |
2.2.2 医院管理创新的方式 | 第20-21页 |
2.3 医院核心竞争力与管理创新 | 第21-23页 |
2.3.1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第21页 |
2.3.2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 第21页 |
2.3.3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原则与条件 | 第21-23页 |
2.4 国外医院管理模式和经验及其借鉴 | 第23-26页 |
2.4.1 国外医院管理模式 | 第23-25页 |
2.4.2 国外医院管理经验带来的启示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国内民营医院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7-36页 |
3.1 民营医院的发展和作用 | 第27-30页 |
3.1.1 民营医院发展的现状 | 第27-28页 |
3.1.2 民营医院发展的特点 | 第28-29页 |
3.1.3 民营医院发展的意义 | 第29-30页 |
3.2 民营医院管理的现状和特点 | 第30-32页 |
3.2.1 民营医院管理的现状 | 第30-31页 |
3.2.2 民营医院管理的特点 | 第31-32页 |
3.3 民营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3.3.1 创新管理意识不强 | 第32-33页 |
3.3.2 管理行为不规范 | 第33页 |
3.3.3 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 第33-34页 |
3.3.4 受困于客观条件,核心竞争力要素整合乏力 | 第34页 |
3.4 民营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3.4.1 基本原因 | 第34-35页 |
3.4.2 其他原因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国内民营医院管理创新的对策措施 | 第36-47页 |
4.1 创新管理理念 | 第36-38页 |
4.1.1 医院文化 | 第36-37页 |
4.1.2 员工核心价值观 | 第37-38页 |
4.2 创新管理模式 | 第38-40页 |
4.2.1 人力资源管理 | 第38-39页 |
4.2.2 医疗质量管理 | 第39-40页 |
4.2.3 医院品牌管理 | 第40页 |
4.3 创新管理机制 | 第40-43页 |
4.3.1 外部认可的信任机制 | 第41-42页 |
4.3.2 核心竞争力保障机制 | 第42-43页 |
4.3.3 创新的稳定与持续机制 | 第43页 |
4.4 相关配套措施 | 第43-45页 |
4.4.1 引进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治疗知识共享程度 | 第43-44页 |
4.4.2 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核心竞争力 | 第44页 |
4.4.3 创新营销方式,提升医院信誉和知名度 | 第44-45页 |
4.4.4 规范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 第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W医院管理创新的案例分析 | 第47-55页 |
5.1 W医院简介 | 第47页 |
5.2 W医院管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 第47-52页 |
5.2.1 W医院管理创新的生命周期 | 第47-50页 |
5.2.2 基于SWOT的W医院管理创新生命周期的演进 | 第50-52页 |
5.3 W医院管理创新经验与启示 | 第52-54页 |
5.3.1 开发专家系统,促进知识共享 | 第52-53页 |
5.3.2 开展学术交流,注重技术研发 | 第53页 |
5.3.3 改变发展方式,优化管理模式 | 第53-54页 |
5.4 W医院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路 | 第54页 |
5.4.1 强化产学研合作 | 第54页 |
5.4.2 开展社会化营销 | 第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