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0页 |
2.1 股权激励的含义 | 第15页 |
2.2 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 | 第15-17页 |
2.3 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3.1 委托- 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2.3.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页 |
2.3.3 激励理论 | 第18-19页 |
2.3.4 企业契约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36页 |
3.1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状况分析 | 第20-29页 |
3.1.1 实施股权激励的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总体考察 | 第21-23页 |
3.1.2 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性质分析 | 第23-24页 |
3.1.3 股权激励模式分析 | 第24-25页 |
3.1.4 股权激励额度分布 | 第25-26页 |
3.1.5 股权激励资金来源 | 第26页 |
3.1.6 股权激励方案时间分布 | 第26-28页 |
3.1.7 股权激励方案板块分布 | 第28-29页 |
3.2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分析 | 第29-31页 |
3.2.1 样本公司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第30页 |
3.2.2 样本公司的净利润 | 第30-31页 |
3.3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3.3.1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宏观环境方面的问题 | 第31-33页 |
3.3.2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微观层面的问题 | 第33-36页 |
第4章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36-44页 |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4.2 变量设计以解释 | 第37-38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37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37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37-38页 |
4.3 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 第38-42页 |
4.3.1 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4.3.2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39-40页 |
4.3.3 变量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4.3.4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4.4 实证分析结论 | 第42-44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对策 | 第44-51页 |
5.1 完善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宏观方面的对策 | 第44-46页 |
5.1.1 优化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 第44页 |
5.1.2 建立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 第44-45页 |
5.1.3 加强资本市场的规范性 | 第45页 |
5.1.4 完善股权激励相关法律法规 | 第45-46页 |
5.1.5 加强对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监管 | 第46页 |
5.2 完善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微观方面的对策 | 第46-51页 |
5.2.1 合理确定股权激励的对象范围 | 第46-47页 |
5.2.2 合理确定股权激励具体模式 | 第47-48页 |
5.2.3 合理确定股权激励购股资金的来源 | 第48-49页 |
5.2.4 合理确定股权激励的额度 | 第49页 |
5.2.5 设计科学的考核指标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