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探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一、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理论 | 第15-21页 |
(一) 课堂教学语言的内涵及其特点 | 第15-17页 |
1、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 第15-17页 |
(二) 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类型 | 第17-20页 |
1、从教学环节角度分类 | 第18-19页 |
2、从表达方式角度 | 第19-20页 |
(三)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意义 | 第20-21页 |
1、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 | 第20页 |
2、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 第20页 |
3、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融洽师生关系 | 第20-21页 |
二、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 第21-34页 |
(一) 学生对于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诉求 | 第21-25页 |
1、发放问卷设计书 | 第21页 |
2、学生对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诉求 | 第21-23页 |
3、教师访谈 | 第23-25页 |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30页 |
1、缺失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技能 | 第25-29页 |
2、课堂教学语言缺乏示范性、科学性 | 第29页 |
3、现代教育技术的过分利用 | 第29-30页 |
4、教师滥用话语权 | 第30页 |
(三) 历史课堂教学语言问题的成因 | 第30-34页 |
1、落后教育理念的影响 | 第30-31页 |
2、教师个人素养欠缺 | 第31-32页 |
3、不重视教学艺术的追求 | 第32页 |
4、忽视课堂教学语言预设 | 第32-34页 |
三、提高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策略和途径 | 第34-43页 |
(一) 提高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策略 | 第34-39页 |
1、巧妙设置导入语 | 第34-35页 |
2、精心设计提问语 | 第35-36页 |
3、灵活运用评价语 | 第36-38页 |
4、精心设计过渡语 | 第38页 |
5、仔细推敲讲授语 | 第38-39页 |
(二)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途径 | 第39-43页 |
1、明确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观的转变 | 第39-40页 |
2、丰富历史教师的自身语言素养 | 第40-41页 |
3、提高历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一 | 第48-50页 |
附录 二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