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汉译本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0 前言 | 第11-12页 |
1 《茶花女》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茶花女》在中国的译介情况 | 第12-13页 |
·《茶花女》的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女性形象研究 | 第13-16页 |
·与中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 第13-15页 |
·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 第15-16页 |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 第16页 |
·主题和结构艺术 | 第16页 |
·主题 | 第16页 |
·结构艺术 | 第16页 |
·《茶花女》的影响和接受情况 | 第16-18页 |
·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 第16-17页 |
·《茶花女》在中国的接受 | 第17-18页 |
·“林译小说” | 第18-21页 |
·文化立场和翻译策略 | 第18页 |
·小说观念和时代文化特色 | 第18-19页 |
·关于误译、删节和增补现象 | 第19-20页 |
·影响和贡献 | 第20-21页 |
2 《茶花女》汉译本比较 | 第21-51页 |
·人名称谓、地名、专有名词 | 第22-25页 |
·人名称谓 | 第22-24页 |
·地名 | 第24页 |
·专有名词 | 第24-25页 |
·语体的选择新词汇的创造 | 第25-32页 |
·语体选择 | 第25-29页 |
·新词汇的创造 | 第29-32页 |
·“增删”和“改写” | 第32-40页 |
·增补:增加阅读提示文字 | 第32-34页 |
·删节 | 第34-38页 |
·删节关于人物肖像和环境描写的文字 | 第34-36页 |
·删节性描写内容 | 第36-38页 |
·删节有关宗教信仰的内容 | 第38页 |
·对名物制度的对应性改写 | 第38-40页 |
·新型人物形象的重塑 | 第40-45页 |
·对玛格丽特品貌的描写 | 第40-42页 |
·对女性言行举止的描述 | 第42-43页 |
·异性交往的准则 | 第43-44页 |
·性爱观念的表达 | 第44-45页 |
·翻译策略的选择 | 第45-51页 |
·翻译者 | 第45-48页 |
·翻译策略的选择 | 第48-51页 |
3 译本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 第51-57页 |
·文化语境与时代变迁 | 第51-53页 |
·《茶花女》在中国的接受 | 第53-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